小鹿班比(插图典藏本)(精)
作者简介
费利克斯·萨尔登(1869—1945),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出生于布达佩斯,早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和戏剧学。毕业后从事戏剧评论和报纸的编辑工作,也曾写过剧本和小说。1938年德国法西斯占领奥地利后,因为犹太人的身份,只好流亡美国,直到二战结束后才回到奥地利。萨尔登很早就开始创作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儿童小说,诸如《小鹿班比》、《小兄弟》、《小鹿班比的孩子》、《小猫德耶比》等。在这些故事里.他一直强调:“只有不断地将动物拟人化,才能避免人的动物化。”他一生经历复杂,著述甚丰,但使他获得世界声誉的却是《小鹿班比》这部动物童话。在这本书中。他借助拟人化的手法,栩栩如生地反映了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以及向往幸福、希冀和平的美好愿望。这部作品后来被拍成动画片搬上银幕,叉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深受人们的喜爱。萨尔登于1945年10月在苏黎世逝世,享年76岁。
内容简介
森林深处,在一片茂密的灌木丛围成的隐蔽的小屋里,他来到了这个世 界。小屋看上去向四处敞开,其实周围树枝像把伞一样给遮得严严实实。 小屋里面地方不大,刚好够他和妈妈安家。 现在,他就站在这儿,四条细腿摇摇晃晃,站立不稳,一双迷蒙的眼睛 无助地望着前方,看不见任何东西。他垂着脑袋,全身不停地哆嗦,就这样 迷迷糊糊站着。 “多漂亮的孩子!”一只喜鹊喳喳地叫道。 她正好从旁边飞过,昕到母鹿因疼痛忍不住发出的呻吟,于是就飞了过 来,坐在旁边一根树枝上。 “多漂亮的孩子!”喜鹊又叫了一声,没有谁和她搭话,她继续自言自 语,“真叫人惊讶,他居然一生下来就可以站起来走路!太有意思了!我以 前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事。当然喽,也许你已知道,我还年轻嘛,离开鸟巢 才不过一年呢。可我真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这么一个孩子,刚一出生立即 就能站立。太了不起了!我认为你们鹿类样样都特别了不起,真的。他就能 跑了吗?” “当然喽,”母鹿轻轻地回答,“但是,现在我得请你原谅,不能跟你 多谈,我有许多事情要做。再说,我觉得身体还有点虚弱。” “我不想打扰你们,”喜鹊说,“其实我也没有很多时间。可这样的事 情不是每天都能看得到的。你可知道,我们喜鹊碰到这种事情有多麻烦、多 辛苦啊!孩子们钻出蛋壳时,一动也不会动,只能无助地躺在巢里,需要别 人不停地照料啊照料。我跟你说吧,你当然不能理解,喂养他们,这活儿是 多么辛苦,还有保护他们,又是多么担惊受怕。你想想看,又要给孩子们寻 找食物,又要留意他们不出意外,多不容易啊!要是我不在他们身边,他们 根本就无法生活。您觉得我说的对不对?我们要等多少时间,他们才会自己 活动,又得过多少日子,他们才能长出羽毛、看起来有点像样。” “很抱歉,”母鹿答道,“我没在认真听你说话。” 喜鹊飞走了。“愚蠢,”她心想,“虽然天生高贵、了不起,可惜太蠢 !” 母鹿几乎没有察觉喜鹊的离开。她走上前,亲热地舔着刚出生的宝贝。 她用舌头给小鹿擦洗、按摩全身,让他被暖暖的爱抚所包围。 小家伙还有点晕乎乎的,身体被妈妈轻轻抚摩时,不时会打一个趔趄, 他就挺一挺身子,再静静站着。身上穿的红色小外套尽管还有点儿凌乱,可 点缀着精美的白色斑点。懵懵懂懂的小脸上,神情分明还在沉睡。 母子俩周围长满了各种榛树、山茱萸、黑刺李和幼小的接骨木树,在这 些茂密的灌木丛上方,高大的槭树、山毛榉和橡树形成了一个绿色穹顶;灌 木丛的下面,各种蕨类植物、野豌豆还有鼠尾草,正从黑黝黝的泥地里破土 而出,最下面的是盛开的紫罗兰和含苞欲放的草莓,他们的叶子挤挤挨挨, 紧紧依偎着大地。清晨的阳光像一缕缕金色的细纱,穿过重重叠叠的枝叶照 了进来。整个森林里,回响着各种声音,充满了欢乐和生机。黄鹂不停地欢 唱,鸽子咕咕叫个不休,燕雀鸣啭,山雀啾啾,乌鸦吹响了口哨。欢腾的叫 声中,不时夹杂着松鸦猛然发出的阵阵吵架一样的尖叫、喜鹊嘻嘻哈哈的俏 皮的笑声÷还有野鸡爆发的清脆的叫声。有时候,啄木鸟短促而尖厉的欢呼 声突然穿透各种声响,划破森林,鹰隼刺耳的叫声在树顶的上空回荡,响亮 又急促,而乌鸦总是连续不断地让大家倾听他们嘶哑的合唱。 对这样的欢歌笑语,小家伙一点都听不懂,其实他根本没在听,同样, 对森林吐出的各种气息,他也不去理会。他只听到自己被擦洗、抚摩和亲吻 的时候,肌肤滑过时发出的轻柔的沙沙声,除了身旁妈妈的气息,他闻不到 其他任何味道。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令他舒服又愉快,于是,他紧紧地依偎 过去,急切地在妈妈怀里乱钻,终于找到了他生命所需的源泉。 在他吮吸的时候,妈妈继续不断地亲吻、抚摩心爱的宝贝。“班比。” 她喃喃地呼唤。 而同时,几乎每时每刻,她都会抬起头,竖起耳朵细听动静,深深吸一 口气,辨别空气中的气息。 然后她又俯身亲吻自己的孩子。安详又幸福。 “班比。”她重复着,“我的小班比。”P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