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吉林大学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5.60
折扣购买: 教师转化后进生的9大技巧/教师技能提高丛书
ISBN: 9787560138602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穷,但如果与衣衫褴褛者相比,你必定有一种富人 的自豪感吧?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工资太低,但当你得知在偏远的山区,教着 同样内容的教师,每月的工资只够吃青菜、萝卜时,你还会觉得低工资是问 题吗?同样的道理,当你觉得自己挺有自信时,突然发现一个又高又大的人 站在你面前,一种天然的危机感油然而生,自信像老鼠一样溜之大吉。以上 这些例子,只是想证明一种观点:对于穷与富,只是一种观念而已。同样, 对于学生的好与坏,也只是教师的一种观念而已。 经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太笨。“现在的学生实在是太笨了。连26个字母 都背不出来。”“这还算好的,我们班还有更笨的学生,昨天当着你的面背 会了26个字母,可今天照样不会背。”也经常听到学校抱怨生源太差,甚至 连各县教育的龙头老大——县中或者县一中,同样持这种观念:这几年学校 扩招,把原本不应该到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招了进来,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呀 。姑且不论如果学生自己捧着教材就会熟背26个字母,还需要教师做什么; 也不论这位抱怨生源太差的教师,是否也是因为扩招才被招进这所学校的, 事实上,在每位家长眼中,不管教师是如何看待学生的,这些学生都是家长 眼中最为聪明的孩子。对学生的评价与定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并不是 学生的智商因人而异,而是因为教师与家长看待学生的角度不同,理解学生 的观念不同。 当孩子在父母千教万教之后,开始叫出第一声“妈妈”时,我们为自己 孩子的绝妙表现而惊喜,也为自己的教育能力而惊叹。于是,我们不断地教 孩子叫“爸爸”、“爷爷”、“奶奶”,再接着教“叔叔”、“阿姨”、“ 姑姑”、“伯伯”。孩子每会喊一个名称,大家都会夸这个孩子聪明,于是 孩子不但乐于继续叫你,还乐于去学习更多的名称。 可到学生学会喊“老师”时,这种学习的心态与学习的成就感,就慢慢 消失了。这不能怪我们的教师,而是因为有太多的孩子叫“老师”,于是教 师不得不区分哪个学生叫得最“好听”,哪个学生叫得最“亲切”,哪个学 生叫得最“标准”。当教师按照以上标准,把这些孩子区分为三六九等时, 只有很少的孩子会延续在家中获得的学习成就感,更为可怕的是,教师对孩 子的评价,还会慢慢传染给孩子曾经叫过的名称那里,比如“伯伯”、“姑 姑”、“阿姨”和“叔叔”,于是这些曾经夸奖过孩子的人,又开始改变自 己的初衷,接受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对孩子的专业评价,当然这个评价很少 是令孩子们有自信心的。当大家都认为孩子不甚聪明时,作为社会人的父母 ,也就难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了,尽管他们自己是那么的不愿意,但也只能认 可他人的评价;尽管认可这样的评价,是在无形中承认了自己的笨拙,因为 人们往往认为孩子的聪明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继承了父母的基因。尽管给孩子 的评价,只是教师的一种观念,但通过大家的传递,这就成了一种事实。 如果我们去医院看病,医生给我们问诊之后,就对我们讲道:“你怎么 生这种病呢,你不知道这种病不好治吗?”此时的我们,会不会倍感委屈呢 ?当我们教育过学生之后,我们对学生说:“你怎么就这么笨呢,你不知道 学习是需要聪明的吗?”我想,此时的学生,心中的委屈绝对不亚于在医生 面前的我们。 其实聪明与愚笨,只是一种观念而已。曾经听过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 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钢琴教育家,他教出了无数成名的钢琴家,而且他还 具有“华生式”的教育狂言,只要给我一个孩子,我就可以把他教成一位成 名的钢琴家。有一天,一位母亲很生气地来到这位钢琴教育家面前,说:“ 如果你教我家小孩的钢琴,你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自信了。”于是,这位钢 琴教育家来到了这位母亲的家里,并开始“欣赏”这家孩子的钢琴独奏。听 完之后,他很兴奋地站起来,对小孩说道:“你真是一位天生的钢琴家,在 你的钢琴独奏中,我闻到了一位钢琴家的味道。”当孩子听到他的评价时, 眼前突然有了一丝亮光。当钢琴教育家走出家门时,母亲迫不及待地责问钢 琴教育家道:“你怎么可以欺骗小孩呢?”钢琴教育家坦然地说道:“我是 钢琴教育家,不是钢琴家,所以我并没有欺骗任何人。”多年后,这位小孩 在这位钢琴教育家的调教之下,真的成了一位知名的钢琴家。 原来一位学生的钢琴弹得如何在不同的人眼中,会形成全然不同的观念 。从教育的角度而言,这些观念的准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观念是 否有助于提高孩子对弹钢琴的兴趣,是否有助于孩子将钢琴弹得更好。那么 ,学生表现的好坏,是不是也会在教师的眼中形成完全不同的观念呢?而我 们对学生的评价又是否只是一种观念呢?如果是这样,那么好学生与后进生 ,也就只是教师的一种观念,如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是否也可 以更换一种观念,从而帮助后进生更喜欢学习,帮助他们生学得更好呢?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