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不好怎么调
作者简介
赵承勇,男,主治医师,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熟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等中医经典,曾出版《食养脾胃不生病》《扶正补虚不生病》等。
内容简介
饮食,是人体健康的根本 从古至今,身体的健康,寿命的长短,都是人类 十分关心的问题。尤其到了现在,由于人类物质与文 明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是前所 未有的,我们要如何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呢?合理 的运动、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心态虽然十分重要,但如 果要说到健康的根本,那还是饮食。 自古我国就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从盘古 开天直到如今,“吃饱肚子,免于饥饿”也一直都是 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需求。而且,老百姓每天“开门 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一样都是饮食事宜。 虽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饮 食却是我们维持生命与生活最基本的保障。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墨子还提出了“ 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的观点。由此看来, 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这时已经从单纯的充饥上升到了 更高一级的精神层面,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意蕴,并 进入了一个养生的层次。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分析,一个人的生命必须依靠 饮食中的营养来维持。民间也说:“人是铁,饭是钢 ,一顿不吃饿得慌。”“人可以一天不吃药,但不能 一天不吃饭。”缺少食物的补充,人不仅会表现为饥 饿,婴幼儿及正处于身体发育期间的青少年,会直接 影响其身体发育、心智健康等,身高、体重及智力都 不得正常发育与发展。成年人则表现为体力缺乏,学 习能力与运动能力下降;长时间得不到充足的食物营 养,其智力、生殖能力、防病能力及康复能力等都会 变弱,甚至引发疾病,更会影响寿命的长短。 所以,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生命质量及精 神与心理都依赖饮食营养的供给。一日三餐更是为人 体提供营养,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 活动需要的基本与重要保障。 如果营养摄入不足、不平衡都将引起很多疾病, 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所以我们才说,饮食是人体健康 的根本,要认真对待每一口食物,并养护好胃肠,为 健康保驾护航!胃是食物的“研磨厂房” 一个人想要活命,并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就必须 要以食物不断充养,这个浅显的道理想必人人都明白 。但我国著名的经典医书《黄帝内经》却说“人之所 有者,血与气耳”,意思是说,人之所以存在,并健 康地生活,都是气血濡养的结果。不过,气血的来源 和人体的胃有着重要的关系。可以说,胃就是气血化 生的源泉。 中医认为,脾与胃之间互为表里,同为“气血生 化之源”。也就是说,气血是由吃进肚子里的食物, 在脾胃的作用下生化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胃就负 责着受纳和腐化食物的工作,我们每天吃下的食物, 会通过食管直接落入胃中,然后胃就会发挥出特有的 功能将这些食物细化成为水谷精微物质,同时将多余 的食物残渣通过降浊的方式,下送至大、小肠中,最 后排出体外。脾就负责将胃加工好的水谷精微运化至 肺变成如雾露状的津液和营气而布散,而营养全身。 《黄帝内经》还提出了“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 死”的观点。所谓“胃气”,中医上有三种说法:一 是指胃的正常功能,即胃气的降浊功能;二是指胃中 的水谷之气;三是泛指人体的精气。在这里,主要指 的是第一种,也就是胃受纳与消化食物的功能。说得 更具体一点就是,胃气的强弱体现在食欲之上。如果 一个人没有食欲,就说明他的消化功能不好,即胃气 出了问题。换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如果他的胃还有消 化食物的功能,他就有生存活命的机会,如果胃消化 食物的功能都失去了,那他就命不久矣! 胃就相当身体中的一个“加工厂”,我们也可以 把它视为食物的“研磨厂房”,能消化食物。关于这 一个观点,现代医学的说法也是如此。现代医学的胃 可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四个部分,具有 吸纳与调和食物的作用。一般来说,一个成人的胃, 可以容纳6千克的食物。当吃下去的食物到达胃部时 ,胃便会自主分泌一定量的胃液(含胃酸和蛋白酶) 将食物腐熟,这个过程就叫作消化。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