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话(还原被三国演义搅乱的历史)(精)/民国大师经典作品集

三国史话(还原被三国演义搅乱的历史)(精)/民国大师经典作品集
作者: 吕思勉
出版社: 商务国际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三国史话(还原被三国演义搅乱的历史)(精)/民国大师经典作品集
ISBN: 978780103878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所谓宦者,大家都知道是曾经阉割的人。近代的 俗语,亦称为太监。那是因为在明朝,他们所做的官 ,有二十四个,都称为某某监之故,这是不难解的。 然则何以又称为宦者呢?在后汉时代,这一种人,威 权很大,败坏政治很利害,所以写《后汉书》的人特 地替这一班人做了一篇传,名为《宦者列传》,《宦 者列传序》里说:“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这 句话,和我们通常的见解有些不符。通常的见解,都 以为宦官就是阉人,现在却说光武中兴之后,宦官才 全用阉人,那么,自此以前,宦官就并非阉人了。所 以有人疑心这“宦”字是错的,说当作“内”字。然 而他这句话,实在是错的。 宦字的意思,本来并非指阉割。而宦官二字,亦 本非指阉割的人所做的官。 我们所谓五经,中间有一部唤做《礼记》。《礼 记》的第一篇是《曲礼》,《曲礼》里有一句:“宦 学事师,非礼不亲。"学就是进学校,宦是什么呢? 须知道古代所谓学校,和现代全然不同。现代的 学校,必须要传授些知识技能,古代的学校则全无此 事。古代的学皎亦分为大学小学,所谓小学,只是教 授一些传统的做人道哩以及日常生活问的礼节,如洒 扫应对进退之类。又或极粗浅的常识,如数目字和东 西南北等名称之类。根本说不上知识,更无实际应用 的技能。 至于大学,其中颇有些高深的哲学,然而宗教的 意味是很浓厚的。《礼记》里又有一篇,唤做《文王 世子》。《文王世子》说:当时大学中所教的,是诗 、书、礼、乐。这并不是现在的《诗经》《书经》《 礼记》等等。须知古代的人研究学问的很少,而古人 的迷信,却较后世人为深。当时的人对于一切问题的 解释,都含有迷信的意味。所以在后世,学术和宗教 是分离的,在古代则是合一的。所以古代的学问只存 于教会之中,而教育权也操在教会手里。古代教会中 非无较高深的学问,然总不能全脱离宗教的意味。至 于实用的知识技能,则是他们所看轻的,学校里并不 传授。所谓诗、书、礼、乐:礼即宗教中所行的礼, 乐即宗教中所用的乐,诗就是乐的歌辞,书大约是宗 教中的记录。在古代,历史和宗教中的经典,也是分 不开的。印度和西藏都是如此。古代学校中有所谓养 老之礼,其仪式非常隆重。天子对于所养的老人,要 自己割好了肉,捧着酱送去请他吃。吃了,还要自己 斟酒,给他漱口,就因为他是一个宗教中的长老,与 不带迷信色彩的师长不同。《礼记》上还有一篇,唤 做《王制》。《王制》里有一句说:“出征执有罪, 反释奠于学。”释奠是一种祭祀之名。发兵出去,打 了胜仗,回来却在学校里去举行祭礼,就可见占代学 校不是一个学术机关,而其宗教意味极为浓厚了。古 书上说学校制度的地方很多,不能全说他是子虚乌有 ,然而从没见古书上记载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 知识技能,就是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