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智慧成语世界(成语里的风雨雷电儿童彩绘版)/中国成语大会

我的智慧成语世界(成语里的风雨雷电儿童彩绘版)/中国成语大会
作者: 编者:中国成语大会栏目组
出版社: 接力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3.00
折扣购买: 我的智慧成语世界(成语里的风雨雷电儿童彩绘版)/中国成语大会
ISBN: 978754484654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空穴来风 智慧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的顷襄王荒淫无道,还听信谗言 ,流放了忠臣屈原。 有一次,顷襄王让宋玉陪着他去兰台游玩。台上 清风徐来,顷襄王情不自禁地说:“这风可真凉快, 这是我跟老百姓生共同享有的风吗?” 宋玉一向看不惯无德的顷襄王,而且他是屈原的 学生,对于顷襄王流放屈原这件事情也是耿耿于怀, 所以他就故意讽刺道:“这风是大王您**的,老百 姓怎么能和您共享呢?” 顷襄王没有听出他话里的意思,疑惑不解地问: “风是天地间的一股气流,它吹拂到每—个人身上, 怎么可能是我—个人的风呢?” 宋玉解释道:“我的老师屈原曾说过,枳树弯曲 的枝*会招来鸟雀做窝,空的洞穴会有风吹过来。鸟 窝和风都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出现的,所以环境 不同,风也不同。风在大地上生成,越过高高的城墙 ,进入深宫内院。它吹拂花木,在流水上回旋,吹动 垂柳,漫游在庭院,这风清凉纯净,是大王的风。而 有的风诞生于闭塞的小巷,它刮起尘土,搅起肮脏污 浊的气味,然后吹入贫寒的人家。这风又脏又臭,吹 得人心烦意乱,还让人感染疾病,是平民百姓的风。 ” “空穴来风”指有了洞穴才有了风,后来用于比 喻消息和传说不是**没有原因的,但因为被很多人 误用,现在也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智慧点滴 顷襄王作为一国国君,荒淫无道,听信谗言。他 的一些荒唐决定,导致楚国蒙*奇耻大辱,他的糊涂 ,导致秦*长驱直入。 宋玉借风的话题,告诉顷襄王要体谅百姓。风不 分贵贱,但王官里环境清雅,风在御花园中穿过,变 得凉爽清新。而贫民窟环境恶劣,风在污浊的地方徘 徊,便变得恶浊难闻。生活环境不同,同源的风也变 得不同,王宫中的风是宜人的,贫民窟里的风是伤人 的。宋玉的话暗含讽谏,借风来反映帝王与贫民生活 的天壤之别,前者骄奢淫逸,后者凄·惨悲凉。可是 顷襄王没有听明白宋玉的劝谏,真是浪费了宋玉的一 番良苦用心。 智慧贴士 “空穴来风”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时,它的近 义词有“无中生有”“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是 把没有的说成有的,比喻毫无根据,凭空捏造。“捕 风捉影”指风和影子都是捉不到的,比喻说话或做事 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 这几个成语意思相近,但是含义上有些许不同。 “无中生有”是**凭空捏造,毫无事实根据。“捕 风捉影”却有风有影,是抓住了一些不确定的迹象, 然后进行不负责任的生发和解读。 两袖清风 智慧故事 明朝有一个**的清官,名叫于谦。他爱民如子 ,对那些借着权势欺压百姓的贪官**痛限。当时, 宫里的总管太监王振倚仗着皇帝的*爱,搜刮民脂民 膏,干预朝政,卖官鬻(yu)爵,许多地方官员为了 求仕途升迁,纷纷怀揣着金银财宝,跑到京城去给他 送礼,一时间朝廷风气十分*败,官员之间“礼尚往 来”愈演愈烈。 于谦当巡抚的时候,每年都要进京汇报工作,他 从不携带任何礼物,也不搞官场上“迎来送往,联络 感隋”那一套。他的朋友好心劝他:“就算你不愿意 送值钱的东西去讨好权贵,也总要准备一些土特产, 带来送送人吧?这也是*起码的人『青世故。” 于谦笑道:“我带了呀。” 朋友忙问道:“你带了什么?” 于谦举起双手,—抖袖子:“我带了两袖清风。 ” 朋友只得苦笑,但也敬佩于谦的志气。可惜,于 谦这样—个为人正直,—心为公,不计个人得失的大 忠臣,后来却被奸佞小人陷害,*终被皇帝冤杀。 “两袖清风”,袖子里什么都没有,只有清风, 人们用它比喻做官很廉洁。 智慧点滴 明朝本来严禁太监干政,明**朱元璋曾规定, 太监要是敢干预朝政,就要杀掉。 可是明英宗即位时只有九岁,他是在太监王振的 陪伴下长大的,所以对王振特别信赖。朝廷命官若是 不巴结王振,想升官连门儿都没有。 王振的爪牙诬告于谦,把他抓起来,准备判死刑 ,后来又贬了他的官。老百姓听说后,联名上书求情 。王振见犯了众怒,只好恢复了他的官职。 像于谦这样不求名利、不畏权势的好官,虽然* 后被坏人冤枉而死,但他活着的时候,百姓都爱戴他 ,他死后,也一直被人民缅怀。他写过~首诗,其中 有一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终他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智慧贴士 “两袖清风”多用于形容官员清廉,近义词有“ 甑(zeng)尘釜鱼”“官清似水”“浆水不交”“清 风峻节”“一琴一鹤”等。 “甑尘釜鱼”是说粮食早就没有了,做饭的锅里 都长了鱼虫,说明身为官员极为清贫。 “浆水不交”是说连一点水都不沾,意思是官员 不从百姓那里索取分毫。 “两袖清风”的反义词则有“羊狠狼贪”“虎饱 鸱咽”“刮地以去”“政以贿成”“贪墨成风”等。 P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