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导论
作者简介
邓猛,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学部特聘教授,特殊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融合教育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特殊教育专业负责人。兼任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融合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统计分会副会长、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儿童工作智库专家。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发表国际学术论文70余篇,SSCI收录30余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20余部。
王东升,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融合教育领导力、融合教师教育、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在《中国特殊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张玲,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副教授,教育部特殊教育教材研发专家。主要从事民族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区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教育学报》《教育发展研究》《学前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内容简介
特征及各部分的相互联系,难以正确地组织识记材料,经常采用很简单的机械、重复方式
去记忆①。因此,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效果和正常儿童相差甚远。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
不集中,记忆无目的性,难以选择重要的、有意义的信息进行记忆,自己不感兴趣的学习
内容很难进行记忆。
4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特点
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表现形象、直观、具体,缺乏分析、综合与概括能力。他们的思
维大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局限于事物的某种形象,很难透过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
质。在学习和生活中,当家庭、社区等环境发生变化时,他们难以将学校学习到的技能进
行迁移并加以应用。因此,对于智力障碍程度严重的儿童,教学活动应尽可能的在自然环
境下进行,以使他们获得更真实的生活体验。
除此之外,智力障碍儿童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当他们在尝试思考和解决
问题时,常常局限于固定的情景条件下,难以根据条件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
的思维还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常常难以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容易追随
别人的想法,并且他们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缺乏评价能力。
5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
语言障碍是智力障碍儿童最常见的问题,智力障碍儿童大多有语言缺陷,与正常儿童
相比,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较晚,且语言发展的速度缓慢,儿童智力的受损程度愈高,
语言发展的水平也愈低。
(1)在语言理解方面。
智力障碍儿童的词汇发展明显滞后,词汇理解不准确、不全面。研究者发现,智力障
碍儿童理解最好的三类词是身体称呼类名词、生活用品类名词、人物称呼类名词,理解最
差的三类词是描述物体属性的修饰词、数词、描述个人特征和情感的修饰词②。此外,智
力障碍儿童在句子理解上有显著的障碍,明显落后于同龄普通儿童。
(2)在语言表达方面。
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比较缓慢,但发展的顺序与普通儿童基本一致。这类儿童
普遍存在构音障碍,语言表达不清,连贯性差,并且缺乏有序的组织和表达,经常出现重
复和停顿;他们所表达的句子通常结构简单、成分残缺或者语序混乱等,往往不能使用清
晰、有意义的话语来传达信息,由此造成交往障碍。
6智力障碍儿童的个性特点
(1)动机不足。
由于自身的缺陷,智力障碍儿童从小就饱尝失败的苦恼,很少有成功的体验,常常充
满着失败的自卑感。社会的大环境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接受和包容程度也较低,包括老师、
父母等对他们的期待值也普遍偏低,导致他们的行为动机水平不高,积极性下降。
(2)兴趣单一、稳定性差。
由于自身认识能力、交往能力的限制等,智力障碍儿童的兴趣狭窄,常常局限于某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