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蒙元(2021)
作者简介
易中天 1947 年出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 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 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易中天中华史”。
内容简介
蒙古人 公元1227年8月25日,也 就是南宋理宗宝庆三年七月 十二日,一个名叫铁木真的 蒙古男人在今天甘肃省清水 县的军营中去世,享年六十 岁。死后三天,被他征伐的 西夏末代皇帝正式向这个人 统率的军队投降并被杀死, 中国西部一个存在了将近二 百年之久的少数民族政权宣 告灭亡。 铁木真本人的遗体则被 部下带回蒙古草原,这一路 走了好几个月。他们采取了 什么样的防腐技术已不得而 知,但是据说沿途看见过遗 体的人都被送往了另一个世 界,以便在那里为这位伟大 的君主服务。到达目的地之 后,遗体又停放了三个月, 以便王公贵族和各国使节前 来瞻仰致敬。想来那也是空 前的盛况,因为之前被此人 征服的国家已多达四十个。 然后,才是蒙古式的葬 礼。信奉萨满教 (Shamanism)的蒙古人 崇尚秘葬,陪葬的则是四十 名盛装打扮的美女和四十匹 日行千里的骏马。一千名骑 兵担负了最后的任务。他们 在墓地纵马驰骋,把下葬的 痕迹消除得干干净净。此后 ,这里将生长出野草和丛林 ,墓主的葬身之地也将永远 地隐藏在茫茫大草原之中。 这可真是让人瞠目。 的确,为了达到永无人 知的目的,不难想象这千名 骑兵驰骋的地方得多大一片 土地。但蒙古人认为值得。 因为埋葬在这里的那个人, 无论对于蒙古帝国还是蒙古 民族,都可以当之无愧地被 称为Father,既是父亲也是 缔造者。没错,他就是成吉 思汗,铁木真是他的本名。 把这个男人称为“一代天 骄”毫不过分,在他之前蒙 古人是很不起眼的,以至于 当他们的铁骑摧枯拉朽般横 扫欧亚大陆,兵临各国城下 时,欧洲人竟目瞪口呆。因 为后者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什 么蒙古,也不知道这些杀人 如麻的撒旦为什么会从天而 降,只能祈祷上帝帮自己躲 过浩劫。 不能责怪欧洲人无知, 其实当时的中国人也一样。 很早就知道罗马、波斯和阿 拉伯的中国人,并不比欧亚 各国各民族更多一点对蒙古 人的了解,可以说任何人都 是一片茫然。这丝毫都不奇 怪。事实上此前漫长的岁月 里,蒙古人不但历史不可描 述,而且就连是否能够作为 独立民族存在都很难说。改 变了这一切的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让世界对蒙古 人刮目相看,当然首先因为 他那所向披靡的箭镞和刀锋 ;但他们能自立于民族之林 ,另一件事情也功不可没。 根据记载,尽管成吉思汗目 不识丁,甚至不会说突厥语 ,但还是让人用畏兀儿(今 译维吾尔)字母创造了蒙古 文。1240年,一位可能是 大法官的蒙古人用这种文字 写出了《蒙古秘史》这本书 ,从此他们有了历史。这可 真是脱胎换骨。 跟许多民族一样,蒙古 人的史前史充满神话。他们 的祖先巴塔赤罕 (Batacaciqan)被说成是 奇妙爱情的结晶,恋爱双方 则是一头苍色的狼和一只惨 白色的鹿。这里面的细节已 无从知晓也不必深究,尽管 我们很想在蓝天白云之下, 喝着马奶酒,听蒙古人伴随 悠扬的马头琴声娓娓道来。 但,重要的还是生存环境和 生活方式。 位于北纬53度到37度之 间的蒙古高原大部分为古老 的台地,平均海拔1580米 ,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 夏天气温高达40摄氏度,冬 天则低至零下40摄氏度,可 谓土壤贫瘠、气候极端,非 常不适合农业生产,能选择 的只有畜牧。 幸运的是,这里堪称天 然牧场。在牧草最为繁茂的 盛夏季节,甚至要到风吹草 低的时候才看得见牛羊。即 便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 季,某些被遮蔽的山谷中仍 然保留着耐寒的植物,可以 维持牲畜的生命。当然,冬 天的牧草再多也比不上夏天 。所以牧民们会在秋天大批 宰杀绵羊,然后风干冷冻。 这样既能减轻负担,又能保 证随时都有吃的。在冬夏两 个牧场之间转移,则年年如 此。 常规性和季节性的游牧 ,使蒙古人的生活不同于定 居的农民和市民。他们甚至 发明了可以移动的房屋,这 就是被称为“蒙古包”的帐篷 。典型的蒙古包由柳树枝和 牛皮油毡等材料做成,最大 优点是搭建和拆卸方便,通 常一个小时内就能收起或者 重新架好,走到哪里都能安 营扎寨。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