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马/世界儿童文学精选
作者简介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美国文学家,196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一生共创作27部作晶,其中包括喜剧小说《罐头厂街》,跨类型作品《伊甸之东》,普利策奖获奖作品《愤怒的葡萄》,旅行作品《横越美国》等。 斯坦贝克是地位崇高的文学大师,也是最受美国民众喜爱的畅销作家。他1968年过世之后,作品每年仍持续卖出两百万册,累计迄今已将近一亿册,其中超过半数是《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这两部代表作。 斯坦贝克之所以深受美国人民欢迎,主要是因为他描写的人物正是最基层的社会大众。他刻画出他们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来的人性光辉:善良,同情,以及为生存而奋斗的勇气。 《人鼠之间》是美国中学十部必读经典之一。可谓一部真正的文学经典。
内容简介
天刚刚亮,比利·巴克从牧工宿舍里走出来。他 在门廊下停了一会儿,仰头看看天气。他个子矮胖, 宽肩膀,罗圈腿,留着大胡子。他的两手肌肉发达, 呈又宽又厚的方形。浅灰色、蒙蒙咙咙的眼睛像是在 沉思。他的头发虽已花白但发丝坚硬,乱蓬蓬地从斯 泰森牛仔帽下伸出来。此刻,比利正把衬衣扎进蓝色 牛仔裤,他把皮带解开,重新紧了紧。皮带已经很旧 ,随着肚皮一年比一年大,皮带上的每个圆孔周围都 被磨得十分光亮。看过天气,比利用两手食指分别按 住一个鼻孔用力擤鼻子,以便把鼻孔清理干净。然后 他搓搓双手,下了台阶,向牲口棚走去。在牲口棚里 ,他为两匹骑用马刷洗和梳理毛皮,还不断地与两匹 马小声说话。在他差不多刷洗完毕时,牧场主房前的 三角铁敲响了。比利把刷子和马梳收拾到一起,放到 搁架上,便去吃早餐。他的动作看上去总是不紧不慢 ,可一点都不耽搁时间。当他走到牧场主的屋前时, 蒂夫林太太还敲着三角铁呢。头发已经变得灰白的蒂 夫林太太朝他点点头,便回到厨房继续忙碌。比利· 巴克先坐在屋前台阶上,身为牧场的养马工,最先走 进餐厅毕竟不合适。他听到屋子里的蒂夫林先生正用 力踩着地面把脚穿进靴子里。 三角铁发出的刺耳声音把乔迪从睡梦中唤醒。他 是一个年仅十岁的小男孩。乱蓬蓬的头发像一堆枯草 ,一双灰眼睛带着一丝腼腆而又懂事的眼神,想起心 事来,嘴巴总是不停地在动。三角铁把他从床上唤起 来,他没想过不去理会这急促的声响,他从来就没这 样想过。他知道别人也没这样想过。他把挡住眼睛的 乱蓬蓬的头发撩到一边,脱去睡衣。只一会儿的工夫 ,他就穿上了蓝色条纹衬衣和工装裤。时值夏末,天 还很热,所以还用不着麻麻烦烦地穿鞋子。他在厨房 里等了一会儿,直到妈妈用完水槽回到火炉旁,他才 开始洗漱。他一边洗脸一边用手指把湿漉漉的头发撩 到脑后。当他离开水槽时,母亲转过头来冲着他尖声 喊叫,乔迪有点羞涩似的赶紧跑开。 “我早就该给你理理发了。”母亲说,“早餐已 经放在桌子上,赶紧去吃吧,比利也好进来用餐。” 乔迪坐到长条桌旁,长条桌上的白色油布洗得有 些地方已经破损,露出了里面的纤维。桌子上的一个 大盘子里整齐地摆放着煎鸡蛋。乔迪先把三个煎蛋叉 到自己盘子里,接着又叉了三块烧得很脆的熏肉片。 他用餐具把蛋黄上的一个血红色斑点小心翼翼地剔出 来。 比利·巴克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餐厅。“那个斑 点吃下去也无妨。”比利向他解释说,“那是公鸡留 下的痕迹。” 乔迪的父亲这时走进餐厅。他身材高大,为人严 厉。从踏在地板上的脚步声,乔迪就知道他脚上穿着 长靴,可是乔迪还是向桌子底下瞥了一眼,以证实自 己的判断。晨光已经透过窗子照进餐厅,所以他父亲 先去熄灭桌子上的油灯。 乔迪没打听父亲和比利·巴克这一天要骑马去哪 里,但心里很想和他们一起去。他父亲对他一向要求 严格,不论是什么问题,乔迪都要绝对服从。现在, 卡尔·蒂夫林坐下来,伸手到面前的大盘子里取煎鸡 蛋。 “做好送奶牛的准备了吗,比利?”他问。 “奶牛都赶进下面的畜栏里了。”比利回答道, “我一个人去就可以了。” “你当然可以一个人去。不过得有一个伴儿,除 非你嗓子发干不想说话。”卡尔·蒂夫林今天早上心 情特别好。 乔迪的母亲从门外探头进来问:“你们估计得什 么时候才能回来,卡尔?”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