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
作者简介
郑克鲁,1939年生,广东中山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获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勋章,2012年获傅雷翻译出版奖。学术专著有《法国文学论集》《繁花似锦——法国文学小史》《雨果》《情与理的王国——法国文学评论集》等,译著有《第二性》《蒂博一家》《基督山恩仇记》《沙漠里的爱情》《魔沼》“雨果散文》《卡夫卡》等,主编图书有《外国文学作品提要》《法国文学译丛》《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作品选》《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等。
内容简介
四论莎士比亚 一、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次来找我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 。他是怎样走进外省城市尼韦尔纳的古老藏书室的 呢?我的祖父在巴黎念大学时,正值浪漫主义时代 ,他购买了分册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译文平庸 乏味,但是响亮的声音是压抑不住的,如同一群大 雁飞过那样,它们的鸣声越过黑黝黝的烟囱和瓦片 ,在远方的天空回荡。一时间,自由而危险的生命 颤动,震撼着市民之家的宁静。——有一册是版画 ,组成“莎士比亚笔下女性”的画廊。有几幅画像 ,她们美丽的名字那动听的声音,以神秘而温馨的 魅力扰乱了我孩子的心扉。我永远忘不了这些有魔 力的章节:薇奥拉、佩迪塔、米兰达、伊摩琴。 藏书室占据着不住人的侧屋第二层。除了下面 的马厩有时传来马儿踩踏麦*的沙沙声,缆绳的嚓 嚓声,一条载重的船缓慢地驶过屋角绿莹莹的运河 的吱嘎声以外,万籁俱寂……我爬上一张古老的扶 手椅,揣着几本书;周围是一圈椅子,在我看来, 它们构成我和世界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在仙女的 包围中,我感到待在藏身之所,仿佛在梦幻的塔楼 上一样。我不太明白是何道理,既惴惴不安,又十 分好奇,倾听着森林的飒飒声。树木的青翠和孔雀 的蔚蓝、铺在地砖上的布戈涅地毯的一层层苔藓的 碧绿相得益彰;我看到脚边有奥菲莉亚那鲜花朵朵 的池塘和比古堡还大的怪鸟…… 随后是上中学的时代,接*古典文学的教育。 再也谈不上莎士比亚。再也没有梦想,没有北方或 南方,什么都谈不上!只有阅读De Viris或普鲁塔 克的故事时,一句话所引起的一点回响。我在将近 十四五岁时,才成功地让自己亦步亦趋地模仿高乃 依。我的一个舅舅是个海**官,他在两次到东方 **远航之间,让我重新面对这片莎士比亚的森林 。我是个古典文学的小学者,有段时间不让自己涉 足这片森林。斗争在选择高乃依和莎士比亚之间进 行。这是决定性的斗争。在这个年龄,它决定着整 个精神生活。在我面前有两条道路:Via trio**hale,笔直,铺上石块,两旁是大理石建筑 ,通过凯旋门上升到神庙,一同前行的是impe rator,他在战车上演说,侍从官和士兵前呼后拥; 另一条是雄辩的、有坚固防卫的逻辑之路;—— Dichtung und Wahrheit的道路,Dichtung in Wahrheit即真实的诗歌的道路。这是田野上巧妙的 路,它按照地形上下,曲里拐弯,忽高忽低,沿着 溪流向前,而不是从壮丽的旱桥上穿越流水,宁可 竭力与大自然结成一体,也不愿使大自然屈服于自 己的意志,正如“高乃依大道”的**题词所骄傲 地宣称的那样: Non rebus me sed mihi res submittere co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