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南京/中国古都系列丛书

古都南京/中国古都系列丛书
作者: 韩品峥//杨新华//韩文宁|主编:叶万松//徐海荣
出版社: 杭州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0.30
折扣购买: 古都南京/中国古都系列丛书
ISBN: 9787807584032

作者简介

杨新华,1952年生,山东莒县人。文博研究馆员,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仟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并任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委员、民盟江苏省文化工作委员会副董任、中国古部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与文莱分会理事、中闲作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北京郑和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等。专业研究方向为南京地方史、郑和史迹。著作有《南京明清建筑》、《南京民国建筑》、《金陵佛寺大观》、《南京寺庙史话》、《南京明城墙》、《郑和》等三十余部。 韩品峥,1936年生,江苏南京人。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长,研究员。从事文物管理工作近五十年,专业研究方向为南京地方史、太平人国史。主编《南京文物志》、《金陵胜迹大全》、《太平天国印书》,著有《秦淮河史话》、《南京山水城林》(副主编)等,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韩文宁,男,南京大学历史系副研究员,对中华民国史、南京地方史多有研究,著述颇丰。出版有《话说民国》《战区大受降》《审判日本战犯》《蒋介石的后半生》《汪精卫幕府》《孙传芳幕府与幕僚》《孙中山》《萍踪政客——孙科传》《民国热新闻》《秦淮河史话》《幕燕史话》《明孝陵》《古都南京》《玄武名人史话·明清卷》(主编)《南京山水城林》(副主编)等若作,在各类报刊上发表200余篇文章。另参与出版《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江苏卷》《金陵廉史文化游》《南京历史的清官》《南京所代碑刻集成》等书。

内容简介

相比较曹操的“奸”和刘备的 “枭”,孙权则英明正直,坦荡谦 和,用人尚计,远见卓识,是个有勇 有谋、德才兼备的英雄。孙权十五岁 时,汉末刘琬曾对人说:“唯中弟孝 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 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说: “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 矣!”孙权从年轻时起践履政坛,以 江东六郡为依托,开拓进取,雄踞江 南,经历风雨数十年,表现了卓越的 政治才干。 孙权初据江东,便接受鲁肃建 议:“趁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 刘表,竞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 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赤壁之战以后,孙权深感力量 不足,审时度势,忍痛修整完长江所 及的规划,借荆州前沿阵地欲与刘备 联盟,以树敌曹操,显示出作为政治 家的气度和谋略。其后,当关羽狂傲 失礼,拒绝联盟,单方面进攻曹操之 时,又趁其后方空虚之际,不失时机 地袭取荆州,夺回东吴门户。而在 彝陵之战前,为避免两线作战,孙权忍辱向曹魏称臣,以做缓兵之计,保证 彝 陵大战的胜利。孙权在军事上、外交上能屈能伸,灵活多变,从而连续取得 胜 利,扩充了地盘,壮大了势力。 在外部暂无压力的情势下,孙权便着手解决内部矛盾,巩固政权。东汉 末年,许多北方名士大族纷纷避乱江东,他们文韬武略,具有广泛的社会影 响 和势力,有相当的治国才能和策略。南渡后,他们均依附孙氏家族,休戚与 共。孙氏靠他们起家,也靠他们保家,荣损相依。还有江东本地世家大族, 有 自己的地盘和武装,均是一时之杰。他们依靠孙氏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竭 忠 职守,以孙氏政权为核心,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孙权因势利导,调和 矛 盾,使君臣团结,上下一心,为孙吴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不愧为 三 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孙权在外交上一直主张联蜀抗魏,虽曾屈身曹魏却非本意。可惜的是, 刘 备、关羽未识大体。待到刘备死后诸葛亮与吴结盟联合抗魏,已是蜀弱吴孤 , 失去了取胜之势,最终导致吴蜀为司马氏所灭。 孙权曾在军事上大败曹操与刘备,而曹刘却从未在大的战役里打败过孙 权。正因如此,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才有对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 未 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的号)”的赞誉。 孙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东南称帝的帝王,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都影 响 深远。孙权以江东为依托,渐次扩展,势力竞达整个江南,对经济的发展起 到 重大作用。吴国被西晋统一后,仅三十余年,北方又大乱,司马睿在建业再 度 建都立国,史称东晋。其后,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相继为都,割据江东 , 意义不凡。 孙权在位五十余年,为对付曹魏与蜀汉,极力稳定内部,加强经济建设 , 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促进生产发展,充实军备物资,实行屯田。他对陆逊提 出的增广良田、发展粮食生产的主张深表赞许,并把为自己架车的八头牛改 为 耕牛,还说:“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 与 众均等其劳也。”他亲自带头受田,鼓励属下,这种行动为自古封建帝王所 不 及。在孙权的倡导下,江南农业发展得很快。 孙权为了能解决运输与灌溉问题,曾在三国吴赤乌二年(239)修筑建业 附 近最大的蓄水灌溉工程——赤山塘。赤乌八年(245),又开凿句容到云阳西 城 的破岗渎运河,这是历史上继灵渠以后在江南开凿的第二条运河。江南的水 利 事业在三国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泽惠所及,对于当时及以后的运输和灌溉 都 起了重要作用。 孙权还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和农业手工业的生产。当时,浙江诸暨、永 嘉 等地已制出生丝,其手工业已初具规模。物资的流通,必须发展运输业。江 南 是水乡泽国,河汊湖泊纵横交错,因此船舶乃运输之重器。当时,吴国造船 业非常发达,在今天的福建侯官就有发达的造船业。那时长江里已有大型船 只往来于武昌、建业之间。正因为交通方便,商业发达,城市也繁荣兴盛起 来。建业在东汉时只是一个小县,孙吴建都以后,经过数年发展,成为了东 南大都会。 孙权还非常注重海外的贸易。当时,吴国船只东至辽东、朝鲜,南至今 天 的东南亚一带,并穿过马六甲海峡,西航至今天的印度、阿拉伯和非洲一些 国 家和地区。这不仅说明东吴的航海技术已具有相当水平,也表明了吴国的政 治 经济开放已达到相当的程度和孙权所具有的一种敞开国门的开放意识。吴黄 龙 二年(230),孙权派大将卫温、诸葛直率兵万人到夷洲(今台湾),这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次关于大陆与台湾往来的记载。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来看,孙权 之 贡献是非常突出的。 孙吴之所以能雄立于江南,除了优越的地理条件外,还在于人谋。孙权 善 于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不以亲疏,不存恩怨,大胆提拔,用人不疑 。 特别是慧心识才,放手使用年轻人,尤值得称道。当时,大江南北的豪杰才 俊 几乎都囊括殆尽,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均文武兼备,为东吴的守 成 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权身为帝王,但对大臣比较谦和谨慎,并时有自省,不掩饰错误。故 君 臣能坦诚相待,诸臣都忠实于他,尽心竭力辅佐他,为孙吴建造了一个民生 安 定、经济充实、很具生气的国家。 对于孙权的评价,可从东吴人赵咨出使魏国与曹丕的对话中看出,曹问 赵:“吴王何等主也?”赵咨说:“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丕问其详。 赵 说:“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 , 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 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 身于陛下,是其略也。”此言虽不乏溢 美,但评价基本符合事实。 P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