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的美国 一位常驻美国记者的深度观察

撕裂的美国 一位常驻美国记者的深度观察
作者: 温宪|责编:林薇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86.00
折扣价: 59.34
折扣购买: 撕裂的美国 一位常驻美国记者的深度观察
ISBN: 978751156766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01 在美国当记者,你 必须格外坚韧 万事开头难,一环扣一 环;美国国会大厦有条地 下车道;白宫和五角大楼 记者证最难获取;白宫新 闻发布厅仅有49个座位: 美国是国际新闻的深海, 你需要一双慧眼;驻外记 者的价值就在于驻外;一 次搬家得知美国人工费用 极为高昂;车管局的频繁 轮岗有助于防止“走后门”。 刚到美国的第一晚便几 乎一夜无眠。 前任同事想得周到,与 新华社华盛顿分社同事商 议后,决定在交接期间将 我们暂时安顿在新华社分 社。在那里的19天中,得 到了新华社同事的悉心照 顾,还与当年曾在南非共 事的老友重逢。 山不转水转。抵美两天 之后,在美国最高法院内 第一次参加美国国务院外 国记者中心组织的集体采 访活动时,忽见另一熟悉 面孔。双方自报家门后, 突悟眼前这位正是1997年 底中国与南非建交前夕在 南非打过交道的台湾记者 。记得时任中国国务院副 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赴 南非完成两国建交事宜时 ,诸多台湾记者前往南非 采访。在几个活动场合, 这位台湾记者相当活跃, 也因此留下深刻印象。一 晃十余年过去,当年火气 很冲的他显然老成了许多 ,告知已在美工作9年。彼 时彼地再重逢,只有一笑 ,客客气气。不久后,得 知他已被调回台湾,担当 重任去了。 我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千头万绪,诸事繁杂。万 事开头难,一环扣一环。 在美国,办理社会安全号 是安顿下来的重中之重, 没有这个社会安全号,许 多事情都办不下去。社会 安全号的发放是20世纪30 年代罗斯福新政社会安全 计划的产物。这组由9位数 组成的号码最初是为了在 社会安全计划内追踪个人 的在数字化社会管理的美 国,要办成一件事情,除 所要求的文件必须完备外 ,最初的个人数据准确输 入非常重要,否则遗患无 穷。抵美第二天,同事便 带领我们办理社会安全号 事宜。耐心等待了多时后 ,轮到我们办理时,女办 事员颇为认真地审视所有 文件,并就名字拼音中姓 在前还是名在前屡屡发问 。虑及今后可能引发的麻 烦,此类认真确是必需的 。 文件递交完毕后,办事 员打出一份证明信,上言 办理过程可能需二至四周 。事实证明这一过程要漫 长得多。这是一个需要美 国国土安全部、国务院、 联邦调查局等机构过堂式 审核的过程,其过程长短 因人而异。“9·11”事件后 的美国难免杯弓蛇影,这 也是可以理解的。 记者证的办理相对顺利 得多。驻华盛顿的外国记 者由位于国家新闻大厦8层 的美国国务院外国记者中 心负责管理。在递交必需 文件后,美国国务院的记 者证当场就办了下来。有 了这个记者证,基本上就 可以满足一般采访活动要 求了。几年以后,当我再 次带领年轻同事到这里办 理记者证时,就已经不再 如此简便,被告需等待数 日,通过电子邮件得知获 批后才能办理美国国务院 记者证。 美国国会的记者证需到 国会大厦参议院新闻办公 室办理。在收到完备文件 后,我被告知约一周后通 过电子邮件通报结果。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