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谈译录(第三辑)
作者简介
陶磊,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翻译史研究。出版专著《“直译”“意译”观念溯源:从佛经翻译到兰学翻译》。在《复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文化》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合译有《黑暗的闸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研究》(夏济安)。 范若恩,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副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著有《麻木的群氓》。唐诗宋词英译及其他中英双语作品散见于《文学》、《新民晚报》、《澎湃新闻》、《中华读书报》、POUI、Metamorphoses 等。在《外国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戴从容,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英语文学的研究以及翻译研究和实践。著有《人类真的是耶胡吗?》(2019)、《当代英语文学的多元视域》(2016)、《乔伊斯、萨义德和流散知识分子》(2012)、《自由之书:〈芬尼根的守灵〉解读》(2007)等,译著有《蓝色吉他》(2018)、《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2013)、《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对抗21世纪的庸人主义》(2005)、《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场》(2004)等,在国内外各级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内容简介
在复旦,翻译与前卫诗学2.0版交汇。21世纪各色文学思潮兴起,急需我们在更深层结构上大力多方推动“本土”与域外、创作与“理论”的诸语言间双向或多向的交流,《复旦谈译录》为此提供了一个高端的跨语言服务平台。它着眼于华文语境探索而兼蓄其他。特别是当今日伪包容性和空洞的多样性肤浅地合流,使人们时常不知所以时,《复旦谈译录》内中观点争鸣的创造性和跨学科性昭显了翻译,尤其是作为一门本身具有高度创新性的研究何以在今天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