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之光(精)
作者简介
涂睿明 著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作家。长物居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致力于景德镇瓷艺复兴,传承传播传统陶瓷文化、美学,推动传统陶瓷艺术的当代转化。已出版《捡来的瓷器史》《纹饰之美》《制瓷笔记》。
内容简介
清康熙青花团花锯齿纹摇铃尊|如观美人 观瓶如观美人。瓶口是轻启的唇,往下是颈,再是肩 ,然后是腰,最下是足。 摇铃尊颈部细长舒展,优雅如天鹅,瓶颈微微一收, 挺直而富弹性,肩颈处一圈弦纹如项链,颈项就愈发高贵、 挺拔、柔美。想象手指从柔腻的颈部滑向肩,轻轻一转,顺 势而下。肩部是有骨的,外柔而内挺。往下一收腰,足一扎 ,身段就亮了出来:娇媚中见着挺拔的风骨。如是美人,带 着几分英气。 这种叫摇铃尊的小瓶,据说是从摇铃上得了灵感,的 确很像。 它诞生在清代康熙时期,是清代官窑最早的杰作。 明代万历朝之后,御窑厂早已名存实亡。清朝入主中 原,顺治皇帝似乎没有瓷器的雅兴,提过一些特殊的需要, 下旨景德镇完成,却屡屡失败,不了了之。康熙皇帝继位, 内忧外患,自然也顾不上瓷器这等小事。1680 年(康熙十 九年)台湾收复,困扰康熙皇帝的最后一块心病去除,四海 既定。这一年,沉寂了近一个世纪的御窑厂,又重新燃起窑 火。这把火,点燃了中国陶瓷史最为辉煌的一页。 历史上康、雍、乾三朝总是并称为清三代,陶瓷上也 是。不过,人们总是对雍正和乾隆父子俩的品味指指点点, 很少说到康熙。似乎康熙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辉煌属于他 的儿孙。 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雍正朝瓷器给人的印象高冷 简约,有文人的意趣和雅致;乾隆成了繁复的代名词——华 丽、复杂、精巧。康熙皇帝似乎难以贴上标签。而事实上, 他才是开宗立派的大宗师。他的绝学,分别被儿孙继承。雍 正的格调无非是延续了康熙文雅的一面。而乾隆则进一步发 挥华丽的一面,却又有些过度。 皇家瓷器自明代以来,就不仅仅是日常使用,还关乎 祭祀,小看不得。康熙大加重视,专门指派督陶官亲赴景德 镇管理整顿窑务。他不希望因循前朝,而要烧造出本朝的风 貌。一位名叫刘源的大臣及时领会到皇帝的意图,在家中苦 思冥想,终于完成了一百多幅设计稿。他既是文人,又精于 绘画,设计的瓷器样式既有新意,又富文人气息。自然,也 少不了皇家的气派。这样的设计与民间的创造自然不能同日 而语,毫无意外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刘源的设计稿早已不知所踪,哪一件官窑瓷器出自他 的设计,已经没有清晰的证据,不过,前无古人的新样式有 可能出自他的笔下,这似乎是个合理的推断。摇铃尊便是其 中之一。 如果说摇铃尊的样式还能找到前代杰作的身影(如纸 槌瓶、越窑八棱瓶),装饰的手法则是全新的设计。 在众多官窑瓷器中,它的装饰显得吝啬:靠近底部的 一圈锯齿纹(三角形),有如裙边,肩部点缀团花(圆形) ,此外,就空空如也。这种纯粹以几何形为装饰的手法在元 代以来的陶瓷装饰中,极为少见。大量的留白,需要设计者 充分的想象力与巨大的勇气:毕竟不是小家碧玉,小鸟依人 ,皇家的气派,多,总是安全的。 装饰虽少,气势上却不弱,底纹如山,团花如日,瞬 ◎知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涂睿明全新力作,带你领略中国古典陶瓷的美学巅峰,精选77件陶瓷艺术史上的至美珍宝,重温从先秦到清代的华夏文明 ◎造型、工艺、色彩、纹饰、绘画、历史背景……多角度解读古瓷的观赏之道,全方位展现中国陶瓷征服世界的美学魅力,再现历代社会的审美雅趣、民俗风情与匠心工艺 青花、五彩、粉彩、吹绿、洒蓝……一场关于色彩的视觉盛宴 云纹、水纹、冰裂纹、弦纹、莲瓣纹……一趟传统纹饰的变幻之旅 胆瓶、梅瓶、柳叶瓶、琮式瓶……一览陶瓷艺术史上的经典造型 ◎不可不读的博物馆参观指南:高清微距,全彩呈现,专业解读你在博物馆里看不到的种种细节 “吹绿”的绿是吹出来的吗?历史上的“秘色”到底是何种颜色? 宋代极简的陶瓷美学,竟源自绚烂的唐代? 为什么说红釉瓷器是陶瓷烧造工艺的试金石? 以2.8亿元的价格成交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为何如此昂贵? ◎可随时随地开启的陶瓷艺术之旅,文物爱好者不能错过的收藏之作 了解古典陶瓷的知识大全,一本书看懂中国陶瓷史; 提升艺术与审美的感受力,懂得如何欣赏陶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