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上海话这样写(沪语难词的正音正字)

原来上海话这样写(沪语难词的正音正字)
作者: 钱乃荣|责编:黄晓彦
出版社: 上海大学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原来上海话这样写(沪语难词的正音正字)
ISBN: 9787567139176

作者简介

钱乃荣教授,上海人。1945年生,1967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1981年复旦大学获硕士学位。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上海大学中文系主任、上海大学语言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从事汉语语言学、方言学和海派文化研究。专著有《当代吴语研究》、《上海语言发展史》、《上海老唱片(1903-1949)》、《海派文化的十大经典流变》、《上海风情》、《上海话大词典》等40部;论文有200多篇。

内容简介

近年来常见错字订正 近年来群众使用上海话频繁起来,微信文章、报刊文章、马路张贴、广告宣传以至在某些“公众平台”上发布的难字写法的字表中,经常见到许多根据不足的“俗字”、自己创作的字、外方言借来的字,有的是用错误的考证方法在某本古书中找出来的字,也有历史文献上从未用过的字,总之缘由百出。其中思路最为错误的造字方法,是起源于对文字常识理解上的错误,如不了解有许多字普通话的读音与上海话读音的不同,是由于经历了长久年代后发生变化而形成,如“吃”这个字,北方话和南方话读音相异,原本文字并不相异。有的人在普通话字音的影响下,把一个普通话与上海话读音相同或相似的字,用以代替自己写不出的上海话的字。这种情况在使用(普通话)输入法去输入上海话文字时,更容易混淆。也有的人只会某字的普通话读音,就错误地认为只有这样用字读出来更能像上海话。这是目前有些青年人使用上海话在微信中写错字的最常见情形。也有的人特地这样写用以显示上海话与普通话读音的不同,但是这就把音义双关的汉字落得了用汉字当成注音符号的地位。这是目前见到的最多的属于思想方法上认识错误而形成的使用错字的现象。下面列出的常见错字,大都是这样产生的,贻害无穷。我们列举出近年来最常见的错误用字,以正字起词条,后用“”符号指示,错误写法后用“×”符号指示。 上海人(对) 上海宁 (×) “宁”的普通话读音与“人”的上海话字音相近,只有前后鼻音的差异,所以把“人”错用“宁”来代写“上海人”的“人”。其实上海话中的“人”保留着古代的读音“nin”。唐宋时代的中古音“日母字”声母\\\\\\\\[z\\\\\\\\]音,上海话的“人”,白读音(口语)读“nin\\\\\\\\[in\\\\\\\\](男人)”(\\\\\\\\[ \\\\\\\\]中的是国际音标注音);“人”的文读音(读书音)读“shen\\\\\\\\[zn\\\\\\\\](人民)”音,而普通话的“人rén\\\\\\\\[n\\\\\\\\]”读音倒是以后发生变化了的音。汉字不是表音文字,所以“上海人”在上海话里的正确写法还应是“上海人”三个字,其说话中的字音差异仅是与普通话的读音不同而已。汉字是表示语素的文字,每个字都有一个语义固定对应。一个字在全国各地的发音不同,不能用普通话的读音与上海话相同相似的音的字来写上海话。 吃饭 (对) 切饭(×) “吃”写成“切”,写错的原因与上例属同样情况。不能用普通话的同音字来代写上海话字。“吃”读“qik”是上海话保留的古音读法,如形声字“迄今”的“迄”,“收讫”的“讫”,还有“乞丐”的“乞”,表示庶几的“汔”,现今在普通话里还依然在读“qi”音。 脱 关脱 我脱侬(对) 特 关特 吾特侬(×) “关掉电灯”上海话说“电灯关脱”;“和你一起去”上海话写“脱侬一道去”。在这两处不能用“特”,“特”在普通话中读“tè”,但在上海话中读“dhek”(“特务”的“特”)是浊辅音字,因此不能用普通话的清辅音读音来写上海话的“脱tek”字。上海话的“脱”字用法是19世纪以来文献上统一已久的用字。在上海话里,“脱”读音是“tek”,不读“tok”。 味道(对) 咪道(×) “上海味道”误写成“上海咪道”。“咪”在上海话中读“ mi”,用于小猫“咪咪叫”的“咪”。“味道”“滋味”“味之素”的“味”在上海话口语中读音一直保留古音“mi”音,上海话和其他吴语中一些古声母为“明母”和“微母”的字,白读都是“m”声母,文读(读书音)读“w”音,如:“味(道)”“网(袋)”“(看)望”“忘(记)”“妄(想)”“尾(巴)” “问(题)”“闻(香味)”“物(事)”“(晚)稻”“晚(娘)”“(关)亡”“(一)万”“微微(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