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历史的见证(特布信口述史)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我的家庭及我的学生时代 一、我的家庭 1925年3月17日(民国十四年农历二月十一日),我 作为德博长子出生在科尔沁右翼前旗白音特布斯格村。 白音特布斯格村在王爷庙(今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东 南约三十华里处,坐落于一片繁茂的柳林中。洮儿河、归 流河从村西南流过,汇入吉林省大安、镇赉两县间的一个 小湖,当地人称月亮泡。 据说我家曾是一个台吉诺颜的哈木济尔噶(属丁), 后因那个台吉诺颜和王爷打赌输了,就把我们家卖给了王 爷,自那以后,我家就成了王爷的哈里雅图(属户)。属 户就是王爷家有事时去奉命干活的丁户,不是奴隶,所以 不用每天在王爷家听候差遣。 早年我家以牧业为主,兼营着一些农业。所谓农业, 当时叫做漫撒地,就是春季用犁杖把生荒草地翻开,不压 不磙,用手抓起种子一片一片地漫撒,夏天也不去管理, 听天由命,到秋季才去收割,只要米穗,不要秸秆的那样 一种庄稼活儿。那时只种荞麦和做炒米的糜子,不种其他 。后来时代变得越来越开放,汉人和外旗人越来越多,种 地的人家也逐渐多了起来,加之兵匪为害,牧业凋零,我 们家也逐渐变成以农业为主,没有什么牧业了。据说,在 我出生时我家还有过二百多匹马、一百来头牛、几百只羊 ,而到“九一八”事变前,马群几乎全被土匪抢走,牛羊 则因家人生病,拿出一部分请喇嘛念经,以破财免灾为由 贡献给了喇嘛,剩下一些也因畜疫倒毙等,日见减少,到 日伪统治时记得家中只有牛十几头、羊二十来只、马四五 匹(乘用马两匹,挽用马三匹),雇耪青三四人,种着三 十来垧地。 我的祖辈几代都勤奋好学,办事能力也很强,所以几 乎都在本旗当过札奇如格奇。 我爷爷兄弟俩,爷爷的哥哥我们叫大爷爷,我从未见 过,我的爷爷在我四岁时也去世了,他们哥俩也都在日寇 侵入前的民国年间先后任过本旗的管旗章京。又因为我家 在村里是个大户、有名望的人家,所以附近的人们一般也 都叫我们村为札奇如格奇屯,很少用原名称呼它。我爷爷 除干他的行政工作外,还擅长诗歌,我记得《白音巨日和 山赞歌》《葛根庙赞歌》等都是他创作的。 除这两位当过官的爷爷,我还有过两个喇嘛爷爷,他 们在葛根庙当喇嘛,两人一生中数次徒步往返五台山、五 当召、塔尔寺、拉卜楞寺和拉萨朝山拜佛,一个当过寺庙 里的达喇嘛,一个当过确尔济,他们都曾给我讲述过朝拜 途中遭遇的种种磨难和青海、西藏一带饲养牦牛、吃糌粑 等风俗习惯,说牦牛粪很大,燃烧起来发蓝火等。二老始 终恪守宗教戒律,独自住在葛根庙中自己的土房,生活十 分清苦,到老都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我还有过三个奶奶。我大爷爷娶过两个老婆,因头一 个只生了一个女儿,没有生儿子,所以后来又娶了一个。 在我小的时候,大奶奶已剃发守戒当了尼姑。她生活极其 俭朴,七十多岁的人了,夏天还光着脚乱跑,有时还帮着 赶回羊群、牛犊。二奶奶本名敖特根,因长得很胖,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