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筹建工作口述纪实(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章 机场选址 北京是中国创办民用航空事业*早的城市。南苑机场 是***座机场,建于19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8年,在北京东郊建成了首都**机场,机场建成时 仅有一座小型候机楼。随着航空运输需求量*益增长,对 机场建设标准、规模以及安全保障等各方面的要求不断提 高。从1965年至2008年,首都**机场先后进行了三次较 大规模的扩建,力争*大年旅客吞吐量能满足现实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航空旅客人数也*益增加。尽 管首都**机场与南苑机场作为北京的两座民用航空机场 “并驾齐驱”,但仍无法满足需求,特别是首都**机场 *规模、场地、空中管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已经严重饱 和。由此,建设一个新的**化、现代化、智能化的大型 民用机场提上了议事*程。 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新机场的建设,不仅仅意 味着百亿级投资的落地,*意味着临空产业的集聚,地区 经济的迅猛发展,一座时代航城的崛起。 新机场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交通先行、民航率先 突破的重点工程,它选址于本行政区域无疑是北京大兴、 河北廊坊、天津武清三家候选者各自期盼、各自争取的目 标。三方各具优势,旗鼓相当,花落谁家成为社会关注的 热点。 *终,北京市大兴区以综合优势力拔头筹。虽然新机 场主体结构落户大兴,但仍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 志性工程,有着巨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将对北京及周边区 域的产业结构、城镇空间、基础设施等布局产生根本影响 和积极作用,成为开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一个新契机。 **节 扩建伊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首 都**机场的客运流量急速增长,虽然经过多次扩建,仍 然难以满足北京地区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增速超出预期, 直接导致了首都机场的迅速饱和。新建首都第二机场的提 议也应运而生。2003年,**发展改革委相关文件提出: 尽早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第二机场的选址论证工作。2006年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首都第二机场列为重点待建 项目之一。 “北京新机场”的规划目标正式纳入北京市 “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指标体系中,北京新机 场选址论证工作启动。 问:大兴区**是哪一年知道北京要建第二个机场? 沈武一(曾任新机场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好像是 2005年初的时候,大兴区委沈宝昌**在市**上接*媒 体采访的时候,说了一句,大兴的南部和河北交界的地方 ,南各庄、北赵各庄一带,将来要建首都第二机场。当时 叫首都第二机场,这是我**次关注到北京新机场,宝昌 **提到这个东西,而且很少有人关注这个事。 谢冠超(曾任北京新机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应该是在奥运会之前,沈宝昌**还在大兴的时候。我是 2007年3月从**药监局到大兴区**任职的。当时北京正 在筹办奥运会,首都机场远远不能够满足奥运需要,正在 进行三期改扩建。之前有几种说法,是首都机场扩建T3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