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少年读经典
作者简介
施耐庵,生平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关于他的生平和著作,有不少附会虚构的说法,尚待进一步研究。
内容简介
第一回 洪太尉误放妖魔留祸根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军阀纷纷拥兵自重 ,割据称雄。当时,北方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南方则更多,先后建 立了十个国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代十国” 。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分裂也不符合人民的 利益,统一才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宋太祖赵匡胤就 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赵匡胤平定天下,建立了政权,建都汴京(今 河南开封。汴,biàn),国号“宋”,开始了宋朝 三百多年的统治。大宋王朝开始的几任皇帝都励精 图治,选拔重用人才,积极发展生产,到了宋仁宗 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国家 强盛。 正当人们以为这样的生活将会永远继续下去的 时候,国家却突遭变故。嘉祐三年(1058年)的春 天,京城突然爆发瘟疫,无数百姓染病,各地的告 急文书纷纷被摆到了宋仁宗的面前。 三月三日的早晨,仁宗在金銮殿上坐定后,文 武百官分列两旁,殿头值班的官员高声喊道:“有 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话音未落,文官行 列已有两人走出。仁宗定睛一看,原来是宰相赵哲 ,另一个是参政文彦博。两人跪在殿前,高声奏道 :“现如今京师地区瘟疫横行,老百姓无心生产, 生活困顿。愿陛下能早日下旨,减免赋税,治理瘟 疫,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仁宗一听,知道事关重大,不能拖延,赶紧命 人草拟诏书,一面赦免罪犯,减免赋税;一面在京 城寺院里举行仪式祭天祈福,消除灾难,希望能借 这些措施消除瘟疫,让天下苍生获得安宁。但结果 并没有如人所愿,瘟疫非但没有消除的迹象,反而 更加盛行。这下仁宗更加着急了,他赶忙派遣殿前 太尉(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 相”“太尉”“御史大夫”并称为“三公”。后逐 渐成为虚衔)洪信赶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召请张天 师速到京城,前来作法消灾。洪信不敢怠慢,带着 圣旨,辞别京城,日夜兼程,奔赴江西信州。 路途中的辛苦不必细说,这一天,洪信一行人 进入信州地界,老远就看到迎接的队伍。当地大小 官员早就知道钦差大人要来此地,于是早早准备好 了接待的盛宴。但洪信肩负着使命,不敢逗留,命 人赶紧到龙虎山通知那里的道人,让他们准备接诏 。第二天一大早,洪太尉就带人到了龙虎山。道士 们早已打扫好道观,摆上香案,列队等候他们的到 来。 洪太尉跟着迎接的队伍来到了三清殿上,将诏 书供奉在大殿中央的几案上,转身问住持的道人: “张天师在哪里?”住持的道人赶忙回答:“太尉 有所不知,这代天师号称‘虚靖天师’,生性清高 ,一般不与凡尘中的人交往。天师在龙虎山的山顶 《水浒传》用语简明却不失风趣,描写细致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引人入胜。此外,本小说还保留了当时的语言习惯、俚语俗语等。阅读本书能帮助学生了解水浒传中的主要故事情,有助学生备考,同时也能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