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散论(增订本)(精)

诗词散论(增订本)(精)
作者: 缪钺|编者:缪元朗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诗词散论(增订本)(精)
ISBN: 9787301292549

作者简介

缪钺(1904-1995)字彦威,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文史学家,主要从事于中国古代史、中国古典文学、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代表作有《诗词散论》《读史存稿》《杜牧年谱》《冰茧庵丛稿》及《灵谿词说》(合著)等。

内容简介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彩;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譬诸修园林,唐诗则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譬诸游山水,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虽唐诗之中,亦有下开宋派者,宋诗之中,亦有酷肖唐人者;然论其大较,固如此矣。兹*进而研讨之。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为精细。然此中实各有利弊,故宋诗非能胜于唐诗,仅异于唐诗而已。唐诗以情景为主,即叙事说理,亦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含蓄。惟杜甫多叙述议论,然其笔力雄奇,能化实为虚,以轻灵运苍质。韩愈、孟郊等以作散文之法作诗,始于心之所思,目之所睹,身之所经,描摹刻画,委曲详尽,此在唐诗为别派。宋人承其流而衍之,凡唐人以为不能入诗或不宜入诗之材料,宋人皆写入诗中,且往往喜于琐事微物逞其才技。如苏黄多咏墨、咏纸、咏砚、咏茶、咏画扇、咏饮食之诗,而一咏茶小诗,可以和韵四五次。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和答子瞻》《省中烹茶怀子瞻用前韵》《以双井茶送孔常父》《常父答诗复次韵戏答》,共五首,皆用“书”“珠”“如”“湖”四字为韵。馀如朋友往还之迹,谐谑之语,以及论事说理、讲学衡文之见解,在宋人诗中尤恒遇之。此皆唐诗所罕见也。夫诗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玩味无,此六朝及唐人之所长也。宋人略唐人之所详,详唐人之所略,务求充实密栗,虽尽事理之精微,而乏兴象之华妙。李白、王维之诗,宋人视之,或以为“乱云敷空,寒月照水”,许尹《山谷诗注序》。不免空洞,然唐诗中深情远韵,一唱三叹之致,宋诗中亦不多觏。故宋诗内容虽增扩,而情味则不及唐人之醇厚,后人或不满意宋诗者以此。唐诗技术,已甚精美,宋人则欲百尺竿头,*进一步。盖唐人尚天人相半,在有意无意之间,宋人则纯出于有意,欲以人巧夺天工矣。兹分用事、对偶、句法、用韵、声调诸端论之。 (摘自《论宋诗》) 《诗词散论》是我国**文史学家缪钺先生的一本谈论中国古典文人诗词创作的经典小书,其见解精微,文辞优美,此次增订版在前版十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增补编选缪钺古典文学论文精品三十余篇,*全面地展现缪钺先生古典文学研究的气度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