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语文的思与诗——干国祥谈语文教学](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301/16/20230301160033483.jpg)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3.90
折扣购买: 深度语文的思与诗——干国祥谈语文教学
ISBN: 9787540793517
干国祥,全人之美课程总设计,南明教育发起人。十多年来,致力于儒道经典诠释、汉字字源研究。 曾任全国新教育实验副理事长及新教育研究中心主持人,主持新教育实验课程研发近十年,是晨诵·午读·暮省、读写绘——儿童早期读写综合课程、农历的天空下——古诗词晨诵之旅等十余个新教育原创课程的总设计。2010~2016年率团队打造库布齐沙漠之边的罕台新教育小学,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全新的全人之美课程系统。 于2004年和魏智渊(铁皮鼓)、王开东等一道提出了“深度语文”的主张,著有《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破译教育密码》等教育专著,主编《晨诵课》十二册。
第一辑 思辨与诗意共融 青春赠礼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 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一次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课,大概是在 2004 年。在夏昆的班,和范美忠同题授课,当时李镇西、魏智渊都在那所学校。 我和美忠对海子都属于“情有独钟”“深有共鸣”的异类。当然,基 于我俩存在的差异,两人解读的路径和结果并不一致。 然而,我们在课堂上都遇到了一样的困境:已是高二的学生,居然对 这首诗全无感觉。那时,刚接班不久的夏昆,还不是后来获得央视《中 国诗词大会》冠军、不断著书演讲的那个夏昆。 对此, 我采取了无限降低起点, 不断和学生对话, 诱导学生尽力有 所领会的方法 —— 学生在课堂前后的领会,显然是有明显落差的,但最 终不可能抵达我的预期。美忠则采取了不顾一切、滔滔讲述的方式,哪 怕学生此刻完全懵懂,未来若重新翻阅课堂实录,翻阅美忠喷涌的语言, 也一定是会大有所得的,而且是极其珍贵的青春记忆。 无论如何,那堂课只呈现了我展开对话的能力,但没有把我的另一 面,即作为一个稍有名气的文本解读者的功夫,呈现出来。 后来我把这首诗收入了小学六年级的晨诵课 ① ,作为“毕业赠礼”单 元的其中一首,稍稍加了点提示性的导读 —— 毕竟,什么都揭示了,不仅 剥夺了学生自己领悟的机会,而且限制了他们自己去解读的自由。 于是这首诗依然是老师们的“难题”:看似很明白,却仿佛什么也讲 不出来。 前几天,晨山学校双语部永无岛教室 ② 的老师邀请我去讲这首诗, 我答应了。不料随后一系列工作上的重大变故、竭力补救,几次都被提 醒又转眼忘了这件事。直到昨天晚上,疲惫不堪中,又被提醒第二天有 这堂晨诵课。 于是打开诗歌, 熟悉的感觉潮水般涌来, 让人一会儿寒冷, 一会儿 温暖。我们一生都在理解那些伟大的诗,解读不在百度上,而在我们自 己的灵魂深处。 因为老师的失误, 学生上课前居然没有接触到诗歌, 也就是说, 这 是他们平生第一次遭遇这首诗。 两分钟默读揣摩,我请他们用声音表达出此刻的理解:清澈,明亮, 很有感觉。近两年晨诵的时间,果然没有白白浪费。 然后, 我用标准的绍兴版普通话, 把自己的理解适度注入诗歌, 也 朗读了一遍。再请他们朗读,味道已有所不同。 —— 声音总是诠释性的, 与普通话的标准无关,与理解者、朗读者的生命理解和表现感染有关。 我: 这首诗的关键词是哪一个? 稍一迟疑,大家都指向了“幸福”这个高频出现、特别亮眼的词。 我: 诗歌中写了哪几种幸福? 毕竟是刚刚接触这首诗不久,这个问题有点难。在几次变换着形式 的点拨下,在要求区分自己幸福和别人幸福的引导下,他们首先找到了 “陌生人的尘世幸福”: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谁是陌生人?这是一种怎样的幸福?作者自己想要这种幸福吗? 是的, 今天我们和父母还不是陌生人, 但随着年岁增长, 随着我们 对世界和人生有了自己坚定不移的看法,那么我们和父母就有可能从最 熟悉的人成为相互陌生的人。一个男生补充说:“形同陌路。”更一般的说 法,是代沟。 陌生人不可能是从来没有关系、在心里都没留下过痕迹的芸芸众生,它总意味着关系改变的结果:由原本陌生,通过交流,譬如这首诗歌,而 相互熟悉;由原本熟悉,甚至热恋,因为对幸福的理解不再相同,渐渐成 为熟悉的陌生人。 也许诗人写诗的时候,心中有个明确的有名有姓的“陌生人”,譬如 分手的恋人,譬如没有共同语言的同事,但我们阅读诗歌不必做这样幼 稚可笑的还原。我们可以代入我们自己的陌生人,而聆听诗歌时,则可 以理解为诗歌中的诗人,潜在的一切已经陌生、正通向陌生的人,譬如 所有还未真正理解这首诗的读者。 陌生人们的幸福,就是尘世宣扬着的幸福,我们其实都清楚眼下“灿 烂的前程”的流行含义:考上名高中,考上名大学,找到同样是成功者 的爱人,在一线城市买下每平方米数十万的学区房,在知名大公司拥有 股份…… 诗歌特别提到了爱情,即“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因为物质的满足 之后,人们需要高品质的精神生活,灰姑娘需要找到白马王子,英雄需 要美人相伴。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诗人自己领悟到的幸福呢?现在学生已经不难找到,那 是与尘世幸福相对的,诗人此刻领悟到的幸福: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 这种幸福有什么样的特质? 生: 简单,朴素…… 我: 是的,简朴生活,但还没涉及本质。 有人说,自由。 对, 自由! 尘世的幸福是外在标准规定的幸福, 生命需要扭曲了自己去迎合标准。能适应标准的,会觉得这真的就是幸福;不能适应标准 的,会感觉自己被异化,被压抑,不自由。所以他要放下世俗的、传统 的标准,寻找一种干干净净的、只属于自己个人的幸福感。 这所“面朝大海”的房子,没有房产证,也标不清房价,它只不过 面朝着大海或者青山,春天来临的时候,周围开满了鲜花。在课堂上我 没有讲下面这些话,在文章里补充几句吧:现在很盛行的民宿,潜存着人 们瓦尔登湖式的安慰和梦想,但它同样被客人们的虚荣扭曲着,成为深 山里、大海边另一种炫耀财富和身份的庸俗。他们念着“面朝大海,春 暖花开”的诗句,而我们却嗅到了金钱堆砌的傲慢和浅薄。 这是诗人此刻领悟到的幸福,但它是诗人向往的幸福吗?这样的生 活,我们许多同学的家长今天已经过上了,但显然,它并不是诗人本质 上的幸福。 诗人的幸福,诗人在诗句里并没有做清晰的表述,但它毕竟不可抑 止地暴露了出来: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依然属于此刻领悟到的简朴生活、自由生活的 幸福。但想把一种幸福告诉“每一个人”,这就不再是平凡人的幸福。 我: 为什么这幸福由闪电来告知? 女生: 因为这幸福就像闪电,来得很快,去得也快! 谁有资格和能力, 把自己的声音告诉每一个人? 不是皇帝, 不是权 威,而是诗人,是写下了“床前明月光”的诗人,是写下了“感时花溅泪” 的诗人,是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 诗人并不安分于他简朴、自由生活的幸福,他骨子里依然想要向每 一个人传达他精神上的感悟。而“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 字”,最终完全暴露了诗人的心愿,诗人的本质,诗人的天命。 如果他没有完成这一使命, 他不可能在每天的简单生活中获得恒久 的幸福。 我: 为什么要从“明天起”? 生(开始领悟):今天才刚刚领悟,那么也就意味着昨天还没领悟! 我: 没领悟到什么? 学生已经难以揣摩一个诗人的心境,他们只有朦胧的感觉,似乎那 里潜藏着某种痛楚。 是的, 幸福的闪电不仅仅是来得快、去得快, 还意味着它突然划破 存在,照亮了原本在黑暗中、痛苦中的诗人。它意味着今天之前,昨天, 漫长过去里的漫长黑暗。 诗人的使命,是赋予世界以新感觉、新名字、新意义与新价值。 这也就意味着, 在此之前, 他完全不敢苟同尘世的幸福, 他甚至会 鄙视那种幸福、诅咒那种生活,他甚至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唤醒 世人,把世人从物欲中拯救出来,走向高冈,走向远方。 也就是,他可能与世界为敌:与热爱尘世的女友为敌,与在尘世中奋 斗的同事为敌,与身边一切热衷于尘世价值的人和机构为敌。而世界对 他的种种呼告,最有可能的回报只是三个字: 神经病! 这样的黑暗与痛楚,会彻底地压垮一个人,让他疯狂,抑郁。如果 他不能获得解脱,他就可能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获救的道路,有选择 信仰、研究佛经、阅读典籍……但任何一种这样个体生命的拯救,同时 也就意味着诗人灵魂的消亡。 我: 哪个词表达了诗人最终并不愿意苟同于尘世的幸福? 学生齐答:“只愿!” “只愿”二字,拉开了自由漂泊者的幸福与尘世幸福的距离,甚至重 新回到了黑白对比、二元对立的状态。 其实哪怕用“也愿”,也依然只是表面上缓解了尘世幸福与自由漂泊、 简朴栖居这二者的矛盾。因为在自由漂泊、简朴栖居的幸福背后,还有 诗人此刻并未意识到的更沉重的债务:诗人的幸福,只能以无尽的痛苦为 食,以漫长的痛苦为代价,获得刹那的片刻觉悟。然后,再度沉入那无 边无际的、黑沉沉的孤独和痛苦。 诗解完了,我缓缓朗读了一遍自己写的助读: 有人说,这是一首最温暖的诗;有人说,这是一首最绝望 的诗。 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善良的诗人;有人说,这是一个最痛苦 的诗人。 想想凡 · 高的《向日葵》吧,那同样是一个绝望的画家为这 个世界所画出的最热烈、最激情的画。 只有窥见过黑暗的灵魂,才能够感受到每一寸光与每一缕温 暖的意义。 只有经历过内心的寒冷,才能够把幸福的来临,当成是闪电 击中了自己。 只有善良的诗人,才想着为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道街,重 新起一个温暖的名字。 有时候,一个诗人就像一个负有特殊使命的人,他必须去完 成这个据说是神灵给他的任务(否则为什么只有他才能做到呢)。 于是,他不能太关心粮食和蔬菜,他只能祝别人有一个灿烂的 前程,有情人终成眷属。 而他自己,“只愿”—— 不,是“只能”,他只能“面朝大海”, 而不是这尘世。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这是诗人对未来世界的描绘:人们拥有了物 质的幸福之后,终有一天,会在精神上获得同样的富足。 我告诉孩子们,这首诗写成,两个月后,诗人卧轨自杀。从此每年 的那一天,会有许多年轻的诗人和热爱诗歌的人,聚到一起,念起这首 诗,献给作为诗人而不朽的海子—— 这一盏走丢了的灯。 最后,由孩子们回到干干净净的诗歌,再干干净净地朗读一遍。 我:作为老师,我尊重你们从三种幸福中选择任何一种,这是你们的 自由;作为老师,我必须揭示这三种幸福的意义和可能的结局,这是我的 责任。下课。 干国祥老师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和教学研究30多年,在课程研发和班级管理方面经验丰富。本书是教师构筑理想课堂的实用指南。作者基于扎实的教育理论,深厚的文化底蕴,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深刻诠释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激发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通过阅读此书,读者不仅可以知晓如何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还能了解如何从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课堂、要求课堂,促进学生知性地学习,获得求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