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的进程I(英汉对照)(共五卷)
作者简介
许智宏,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校长。现任国际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协会主席、UNESCO人与生物圈中国委员会主席。
内容简介
《巴斯德对家蚕疾病的研究》编者按法国化学家路易?巴斯德提出,感染性疾病是由很小的实体或者说\\\"病菌\\\"(细菌)的物理传播造成的,这篇文章报道的正是巴斯德关于此项研究的首例证据。文章作者是伦敦皇家研究院的约翰?廷德尔,他是当时英国 流的科学家之一。早先,法国化学家让–巴蒂斯特?杜马邀请巴斯德研究当时给法 蚕带来极大破坏的一种疾病的起因。巴斯德把重点放在了一种微观\\\"粒子\\\"上。早先就有人在家蚕的体液中发现了这种粒子,但先前人们认为这种粒子是家蚕本身就有的。巴斯德的感染性病菌理论一经在法国公布便遭到了强烈的批判,不过,通过出色的系统实验,他 终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其理论的正确。《南方古猿非洲种:南非的人猿》编者按这篇文章报道的是雷蒙德?达特在南非发现了一件幼年类人猿的头骨,这被认为是现代人类化石研究的开端。在此之前,所有的人类化石要么确定无疑地属于猿类,比如森林古猿,要么 接近人类,比如尼安德特人和爪哇猿人(现在称为直立人)。这块化石具有 明确的过渡性特征,这对人类的进化历程提出了质疑。这块化石中的牙齿与人类的牙齿 相似,脑比较小,类似于古猿,这与当时的主流观点是 相悖的。由于皮尔当人的发现,当时人们广泛接受的主流观点认为,人类祖先脑量的增大先于类似现代人牙齿的出现,不过现在看来皮尔当人不过是场骗人的闹剧。《神经细胞的活性》编者按这篇文章来自时任英国科学促进会 的埃德加? 阿德里安对该学会所作的演讲,在这里他对神经细胞的组织结构及其活动进行了总结。这些分化的、依赖能量的细胞沿其丝状延伸结构传递电信号,就像\\\"火苗沿着导火线的传播\\\"一样。问题是,这些细胞是如何通过相互作用来组成神经系统的呢?阿德里安提出,神经元间的协同可以完成简单的行为,但是像学习和记忆这样的复杂活动是无法还原到单个细胞或者各个脑区的活动上的。另外,阿德里安还指出,神经细胞中\\\"持续不断的电脉冲\\\"将帮助研究者们破解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这与现代神经学家们的观点不谋而合。《周口店的 新发现》编者按戴维森?布莱克(步达生)和他的研究小组曾在中国周口店的岩洞里发现了一种新的化石人类,即\\\"中国猿人\\\"(\\\"北京人\\\",后来被归为\\\"直立人\\\")。在这里步达生简略地报告了同一地点 新层位的挖掘工作,这次发掘获得了丰富的动物群,其中包括智人。步达生认为这个证据表明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周口店先后生活着中国猿人和智人。《一种存活至今的中生代鱼类》编者按你是否设想过在一条荒凉的乡间小路上发现一具恐龙尸体。鉴于1938年圣诞节期间在南非的东伦敦海岸发现了腔棘鱼(人们原以为这种鱼在8,000万年前的恐龙时代就已经灭 了),上述想法也就不像看上去那么荒诞了。当鱼类学者詹姆斯?里奥纳多?布莱尔利?史密斯到达现场进行本次观察时,这一标本已经腐烂得很厉害了,但是残余的躯体足以使他确信,这个被他命名为拉蒂迈鱼的奇怪鱼类确实与白垩纪大盖鱼属的腔棘鱼 相似。史密斯希望能够捕获另一个标本的愿望 终得到了满足,但那已是十几年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