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之美
作者简介
九妹,湘西女子。案上新诗翻醉墨,梦中昨夜到边城。
内容简介
西河柳花 陈寅恪20午写就一部《柳如是别传》 江南是文人墨客心中永远的精神故乡。 三月下江南,也许白居易走过,也许苏东坡走过 ,也许沈周走过,也许柳如是走过,也许许多敬爱的 、喜欢的人走过。不经意间,脚印重合,于是,就走 到了常熟,驻足眺望,历史纷纭而至,如同河里的云 影,沧海桑田。 “在常熟,听到了第一声春雷,仿佛炸在耳边。 博物馆俞馆长说:‘因为自家人呢,雷声告诉你!’ 这是冥冥中的天意。在俞馆长的陪同下,依次看翁同 稣的故居、钱谦益的墓、柳如是的墓、黄公望的墓, 依次选几枚红叶献祭。墓的四周,桃花开,李花开, 茶花开。” 读到老师这则微信,我就看到图片中有一张墓茔 前摆放着三枚红叶。如云如织的红晕,饱蘸生命之美 ,显示着历经沧桑而不衰竭的光泽。是的,红叶便是 活着的历史,一切都未曾老去。隔山隔水,遥祭江南 属于红叶的怀想,许多人、许多事便在红的烂漫中踏 歌而来,突破时空的界限,历史皱纹一般地印出遥远 而清晰的风景。 我问墓是四人中的谁,老师说当然是柳如是。当 然,亦是猜想的果然,读书人一腔心事,难舍红颜。 关于柳如是,《觚剩》记云:“柳如是,名是, 一字蘼芜,本名爱,柳其寓姓也。丰姿逸丽,翩若惊 鸿。性狷慧,赋诗辄工,尤长近体七言,作书得虞、 褚法。”又有传,柳如是号河东君,本为嘉兴人。她 与东林党领袖钱谦益的爱情传奇,就是从烟雨楼相约 开始的,一生风尘而富贵,充盈而悲苦。 凝眸红叶,我咀嚼着“自家人”一词。 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读诸集宜春,其机畅 也。”春至,我杂七杂八买了几十本书,一一读后, 最喜欢的是《陈寅恪的最后20年》。读这本书是因为 老师推荐,老师研究史学经常言及陈寅恪,十多年前 读过此书,修订本出来后又买了一本,说是珍藏。我 近年来喜读史书,史学家喜欢的书,就激起了我捧书 而读的兴致,岂知拿起书就舍不得放下,读完后字字 句句仍如石子投入了波心,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老师姑苏归来三日,风光历历如昨,夜深难眠, 遂取《祝英台近》漫成一词: 又江南,和风渡,纵是无人处。寂寂回廊,清浅 春如许。任他疏影飞红,归舟云断,风儿碎、闲阶微 步。 甚情绪?花信楼外枝头,空枉凭栏目。心事眉尖 ,况是斜阳暮。桃花李花横斜,仙源惆怅,谁与共、 明朝客路! 感怨之情、哀婉之伤,使人感觉到老师的江南之 行当有一种浪漫与感伤的气质在。读词,让我把刚放 下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又重新翻开。老师是听了 昆曲《桃花扇》而感。55年前,陈寅恪曾观桂剧《桃 花扇》,感赋二绝,其一: 桃花一曲九回肠,忍听悲歌是故乡。 烟柳楼台无觅处,不知曾照几斜阳。 孔氏的传奇中,香君还只是红尘看破,黄冠青灯 ;可桂剧中的佳人已是“殉国坚贞,玉颜同尽”。这 西子之沉的悲歌,也许更能触及陈寅恪旧日的感伤。 剧中李香君之死,可能让陈寅恪想到“桃花得气美人 中”的柳如是。李香君与柳如是同为明末“秦淮名姬 ”,都经历了由明到清改朝换代的大动乱,同有亡国 之痛,只是在历史上柳如是因为丈夫钱谦益去世后被 族人逼迫,自缢而亡,凄婉中更悲壮。 我是两年前才知道陈寅恪的。在湘西凤凰的陈宝 箴世家门口,老师停下了脚步,说到陈宝箴与陈三立 父子,也说到陈师曾与齐白石,最后说到陈寅恪。 从陈宝箴世家墙壁上悬挂的老相片中可以找到陈 寅恪,他的爷爷与父亲曾在凤凰厅任职,他最爱的长 兄陈衡恪是在凤凰出生的,但小了长兄14岁的他实在 是与凤凰没有任何联系。我这个湘西女子与他更是隔 世隔空的陌路人。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