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就做对胜过一辈子的弥补(精)/想想办法吧爸爸
作者简介
唐斌,百年名校名师+百万大刊总编+儿童教育领域专家。40年教育行业从业经验(自3岁进入幼儿园起,不是被别人教育,就是教育别人),1997年师范大学毕业,8年百年名校(重庆市兼善中学)教书育人经历。2005年转行国内著名青少年教育服务集团——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现任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副总编,重庆市科普作协理亊长,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教师教育发展评估委员会副理亊长。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别让孩子,一辈子都成为别人剧本里的演员 学习——逆袭的不二法门 童书妈妈三川玲在《毕业20年再去参加同学会,可以帮你显著降低育儿焦虑》一文中,通过梳理一些过得还可以的同学的人生,得出以下三条人生规律: 规律一:人生并非环环相扣,敲门砖并不可靠。 不读好幼儿园就没有好小学,没有好小学就没有好中学,没有好中学就没有好大学,没有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没有好人生——传说中环环相扣的人生,其实并不存在,我的同学们基本上过着随时可能起飞的人生。 规律二:真正决胜千里的,是一些考试不考的能力——保持好奇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美好乃至高尚的品格。 我们的教育,花费了大量,甚至是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 而不是真正的能力的提升。 规律三:没有绝对意义的成功,人生成就并非来自优胜劣汰,幸福的来源参差百态。 没有一个人的人生值得绝对去羡慕, 也没有一个人的人生可以绝对去鄙视,专心地过好你自己的人生就能走到人生丰盛的顶点。 她在文中还强烈建议——毕业20年之后去参加同学聚会。这不是要你去攀比人生成就,也不是要你去利用同学资源,而是看看人生20年长跑之后,决胜千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输掉人生长跑的东西又是什么。 于是,我也满怀热忱地参加了20周年同学会。也确实想看看,当年一起读书、一同考试的人,一个专业、一样起点的人,在岁月的见证下,在起起伏伏的生活中,活得不错的,是什么让他们终身受益,“平顺适应”的智慧又是什么?停滞不前的,是什么让他们裹足不前,“优胜劣汰”的法则又是什么? 不同的是,童书妈妈参加的是中学毕业20 周年同学会,我参加的是大学毕业20 周年同学会。 观察对象不同,得到的基于小样本的成长结论自然大不相同。会后,我从班长处,拿到如今71 名同学(原班72 人,1 人已去世)的同学录。简单统计了我们这群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现在的人生状态:12 个同学转行离开了教育业,16 个同学在高校工作,其余同学仍在基础教育领域发光发热。 我的大学,是一所非双一流的师范大学。我的同学中,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称得上杰出的人物。这是一群普通人在这个时代洪流中的主流命运与真实样本。 通过这次聚会,在与同学交流中,我有两点感受最强烈。 -1-学习力强,逃离困境的能力会更强 Y 同学,典型的理科生,平日里戴一副黑框眼镜,不善交际,但一说起专业来又滔滔不绝。毕业后被分配到×× 镇教书,一听地名,就知道地方极为偏僻,但学校其实挺不错,是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收入虽高,却是有钱花不出去。他不甘现状,发愤图强,考上了广州某大学的研究生,后回四川某大学任教,现在我们见面都称他为教授。 S 同学,专业成绩好,能说会道。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老家的一所乡镇中学。因学校教师配置不到位,需要一人分饰多角,他不但要上物理课,还得上英语、历史与政治课。课虽然上得不错,但在那个年代,教师收入低,他看不到前途,更看不到媳妇——没有哪个师妹愿意到这“蛮荒之地”。S 痛下决心,卧薪尝胆三年,顺利跨专业考上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现任某市法院副院长。 像Y 同学和S 同学一样的,还有Z、C、H、X 和F 学霸,他们要么被分配到偏远冷僻的他乡,要么回到梦的原点——家乡。他们在学校里,人微言轻,不受待见。不少人在那三五年的光景里,纷纷通过考研远走高校。这是我们班留在高校工作的同学占比较大的原因。 大多数同学逃离困境,越过越好,但也有极少数陷入困境,再也没起来的,比如W 同学。 W 同学,动手能力极强。大二就曾徒手在寝室打造出纯手工电吉他,从建模、切割、打磨、喷漆、抛光、组装,一直干到调音,百分百体现了百工之匠的精神。尽管W 同学多才多艺,却爱逃课,大学毕业时因补考科目过多,没能获得毕业证。艰难中,他进了一所工读学校任教。工读学校一周没有几节课,管理也松散。不知什么原因,W 同学慢慢跟一群混混搅在一起。 《孔子家语》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几年后,即传来W 同学离世的消息。在同学间流传得最广的一种说法,是他被人逼债,在某大厦坠楼而亡。W 同学的遭遇,让人不胜唏嘘。同学们不同的人生轨迹,显现出与学习力或强或弱的联系。 尤其是在当下,学习力更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知识快速更迭,随时随地都需要持续高效学习的时代。仅靠学生时期掌握的知识,完全不足以应对工作、生活中遭遇的挑战与困境。拥有优秀的学习力,才能随时“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学霸也有人生低潮,但有一项是普通人学不来的,那就是快速逃离困境的能力。工作生活不如意、深陷泥潭之时,还能依靠强悍的学习力,一步一步朝上走。考研读博,仍是快速修复人生bug(漏洞)的捷径。可大部分人一旦陷入泥潭,很难在短时间内“咸鱼翻身”。 教育,仍然是这个时代改变命运的最优选择。 学习,仍然是这个时代改变命运的不二法门,也是普通人逆袭的唯一渠道。 凡是教育、学习兴盛的地方,个体更出色,群体更智慧,机会更充盈。与优秀的人在一起,通过学习,必然推动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一本妈妈买回家让爸爸看的书——以男性视角讲述亲子教育,帮妈妈们在“丧偶式育儿”中找回爸爸。 ※以真实的“失败案例”讲“启蒙陷阱”的教育宝典——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专治普通家庭亲子教育启蒙问题。 ※辅导中国孩子学习启蒙的参考书——用超简单的科学方法,让家长可以手把手、零基础辅导孩子的阅读、作文与数学。 ※接地气、易操作、有效果的正面启蒙教育手记——行得通的方法,靠得住的步骤,读起来轻松,用起来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