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物种那些你意犹未尽的植物故事

奇特物种那些你意犹未尽的植物故事
作者: 编者:踏花笔记|
出版社: 福建科技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80
折扣购买: 奇特物种那些你意犹未尽的植物故事
ISBN: 978753357242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叫野绿豆,我可以祛 风除湿。” “我叫老鼠眼,我可以消 积散结。” “我叫鬼眼睛,我可以消 炎止痛。” “我叫乌眼睛豆,我可以 舒筋活络。” ……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群草 药精灵在聚会,那可就误会 啦,其实它们是同一种植物 ,中文正式名称为鹿藿,是 豆科鹿藿属植物。我国各地 对它的称呼五花八门,以上 都是它的俗名。 听起来这些俗名都跟豆 子或眼睛等这样圆溜溜的东 西有关,可它为什么叫“鹿 藿”?似乎很不接地气。鹿 藿古而有之,它有悠久的药 用历史。李时珍在《本草纲 目》中记载:“豆叶日藿, 鹿喜食之,故名。”原来, 它是因为鹿喜欢吃它的叶子 才叫鹿藿。 林深处见鹿。想象中鹿 喜欢吃的草应该长在深山老 林、绿野仙踪之地,但鹿藿 其实十分普通,它是多年生 草质藤本植物,常生长于山 坡路旁、灌木杂草中,喜欢 温暖湿润的气候,在我国福 建、江西、湖南、湖北、广 东、广西、台湾等地区广泛 分布。 鹿藿春天长叶,近卵圆 形的三出复叶青翠可人;初 夏开花,淡黄色蝶形小花聚 拢在一起,每朵花不到1厘 米长,在春夏姹紫嫣红的各 等花色中并不起眼。经过南 方漫长夏季的炙烤,花消果 出,长椭圆的绿果荚有点像 压扁的花生,小巧玲珑。杲 杲秋阳中,果荚逐渐鼓胀, 颜色转红变紫,此时是鹿藿 最美的时刻。 百闻不如一见。深秋一 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寻一座 无名小山,约上小伙伴来一 趟寻果之旅。一路上杜若、 蛇葡萄的果实深邃高洁;白 英、红丝线的果实璀璨耀眼 ;毛冬青、南方荚蒾的果实 娇小密集……乱果渐欲迷人 眼。终于,我们在一座略显 破败的农舍围栏上找到了鹿 藿。 午后的秋阳,和煦妩媚 ,鹿藿的藤蔓,柔软婉转, 仿佛一条绿色长龙缠绕在栅 栏上。阳光给鹿藿枝叶镀上 一层金光,枝条上淡黄色柔 毛丝丝可见,而墨绿色叶子 中红色果荚围成一团,一簇 足有十多个,像是一群穿红 裙子的小姑娘围在绿色幕布 边,一起为下一场演出互相 打气,又像是在密谋一出恶 作剧。 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旁 边一串心急的紫红色豆荚, 果荚已经完全爆裂,张开大 嘴,露出两颗黑色的种子, 种子大而圆,几乎把豆荚填 满。那乌溜溜的豆子如稚童 的双眸,仿佛蒙上一层水雾 ,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晶莹 剔透,单纯又迷茫。 是谁把鹿藿的种子叫作 老鼠眼?又是谁把它叫作鬼 眼睛?这分明就是一双来自 外星人的大眼睛,好奇地打 探着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点 是非恩怨,不染一缕人间烟 尘,不谙世事,又坚定无比 。想象着如果一簇豆荚同时 裂开,眼睛凝望着眼睛,眼 睛穿透过眼睛,恐怕连“三 眼外星人”也自愧不如吧。 就在我们沉浸在外星人 的科幻之中时,一位上了年 纪的老大爷悄然来到我们身 边,原来是房屋的主人。他 跟我们唠起家常:鹿豆(又 一种称呼)是个好东西,二 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闹饥荒时 ,实在没有吃的,村民们就 采摘鹿豆的嫩叶,和上麦麸 或粗糠,或将豆子磨面做成 饼子用来充饥。现在牛羊都 不吃咯,但村里还有留守的 老人栽种鹿豆,主要是把它 当成草药。它的根又直又长 ,我们也叫它“一条根”,用 来治疗风湿骨痛…… 果然鹿藿全身都是宝。 在我国古代,位于食物链底 端的平民百姓被称为“藿食 者”,与此相对应的贵族统 治阶层称为“肉食者”。由此 可见,鹿藿食用价值古来有 之。而东汉时期的《神农本 草经》对其药用价值、用药 配方有着详尽的记录和描述 。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