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收藏故事/收藏的故事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地图是什么 (一)地图的定义及历史的形成 从定义或概念上讲,地图一般是指通过数字、文字、线条、符号、颜色 ,按照一定的法则,在附着物上表现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图。这一定 义是通过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科学不断进步而逐步形成的。 在史前时代,古人用符号来记载或说明自己生活的环境、走过的路线, 只是出于一种生活需要的记忆而已。 战国和秦汉以后的很长的古代历史,表现*为突出的是“地图就是疆域 的缩写,皇权的象征”。 从汉代开始,地图也叫“舆地图”,即天为盖,地为舆,“舆,,为尽 载行事之意。《舆地图》上详尽载有当时的田赋、户口、行政、乘车等内容 ,是汉代管理行政、稽查田赋、统计户籍的一种主要地图。 近代以来,随着人文、地理、测绘、印刷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地图的广泛 应用,人们对地图的认识也不断地完善和升华。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再 版的《地图学及地图绘制法》一书中,**篇的**章**节开始时就讲到 在平面画上以图或描出地球表面之全部或一部分,是谓地图。 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缩编本第518页中则表述为“按 一定法则显示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图为地图”。 198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测绘辞典》在204页中又将地图的定义 进一步解释为“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现地球(或其他星球) 上若干现象的图。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采用制图 综合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观象的分布特征及相关联系”。 (二)不同人群眼中的地图 地图是旅游、航行及出行人员的忠实向导。 地图是*事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法宝。 地图是购物者的指南。 地图是建筑设计家们的**地。 地图是鉴赏家眼中*多充满自然和社会科学内涵的、*具生机活力的、 美丽的山水画,是承载社会时空隧道不断延伸的时代列车。 地图是测绘、编纂专家奉献给人类社会的重大成果。 地图在记者眼里*是笔花墨雨、落纸生辉。《东方养生》记者胡元骏在 《魏有华老地图情缘》一文中写道:“地图是历史和现实的影子。通过它可 以看到的是微观而生动的历史。” 京津城际铁路专刊《旅客报》记者李妍红在《在老地图里找乐,享*历 史细节》一文中讲到:“把收藏的老地图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就是一堂 生动的历史课。地图就像是一个装满了历史财富的宝盆。” 《北京青年周刊》记者史丽在《魏有华破解老地图密码》一文中认为: “不同时期的城市老地图展现了城市的发展变化,将一幕幕尘封的历史再现 。” 《人民*报》海外版记者郭妍桢、顾虹在《老地图中的北京风韵》一文 中提出:“一副立体的彩色手绘鸟瞰图,不再是单调的线条,而是一幅极具 欣赏价值的艺术品。不同时期、不同用途的老地图,将各个重要历史节点串 联在一起。” 《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记者王雪冬在《见图就收就能当地图收藏家 吗》一文中指出:“地图能折射出一个**和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等诸 多方面的变迁,是一份忠实的历史档案。” 《北京商报》记者王丽丽在《老地图“冷门”收藏需慎重介入》一文中 ,冷眼观珍般地意识到“历史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在当时绘刻的地图上能找 到痕迹,从地图上可以读出当时人们居住的地理、人文环境和历史变迁”。 《中华工商时报》之《格调生活周刊》记者赵霞在《方寸世界里的北京 历史》一文中归纳为“每张地图都忠实的记载着历史,地图将历史的变迁浓 缩在方寸间”。 地图收藏家、评论家杨浪在其出版的《地图的发现·续》一书中将地图 凝炼而精辟地描述为“用线条描绘的历史,用符号勾勒的现实,用版本积累 的震撼,用技术制作的文化”。 收藏家则从地图所承载的丰富而广泛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知识、内容来看 ,每张老地图都是难以割舍的宝贝儿。如果收藏一套,或者一个系列的,哪 怕是某一历史时期的老地图,它所具有的丰富内涵都使其不失为反映那段历 史或那一时期的自然和社会观象的珍贵档案和知识宝库。P14-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