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作者简介
曾任美国第一资本金融公司的高级业务经理。在多年的一线工作中发现了美国财政政策的弊端后,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原来的岗位,开始研究美国的财政、金融等方面的问题,并发表相关文章。她的文章被刊登于美国各大杂志。她用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详细解读了美国财政金融问题。
内容简介
我们本可以拥有一个没有太多债务的国家。我相信这一点, 因为曾经有段时间,美国民众的债务负担并没有这么繁重。一旦我们意识到,过去的美国人并不像现在这样负债累累,我们就能轻松理解这个债务体系建立起来的必然性,也就明白这个体系同样也可以瓦解掉。 尤其是信用卡,它的历史并不算久远。尽管第一张信用卡——大莱卡早在 1950 年就面世了,但直到很长一段时间后, 信用卡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到了 1961 年,虽然很多商店都 推出了各自的信贷计划,但也只有 1% 的商店接受外部银行发行的通用信用卡。 当然,虽说信用卡是一种新事物,但信贷却不是。 出生于 1887 年的娜奥米·塞斯莫尔·特拉梅(Naomi Sizemore Trammel),从 10 岁起就开始在南卡罗来纳州的纺织厂工作。父亲去世后不久,她的母亲也撒手人寰。叔叔婶婶们收养了她的弟弟妹妹,但她和姐姐阿尔玛不得不自谋生路,找了纺纱织布的工作。21 岁时,娜奥米嫁给了珀西·朗(Percy Long),她的丈夫在格里尔工厂的织布车间工作,还是该厂棒球队“纺纱工”队的投手。大萧条期间,工厂裁掉了很多工人,并缩短了工作时间。 娜奥米后来回忆道,“当时找工作四处碰壁,我们周围的人也都失去了工作。那段时间很艰难,我们欠了不少债,好在没有人拒绝我们。找到工作后,我们很快就把钱还清了。能赊买东西, 真是件好事。”特拉梅接着说道,“嗯,我们失业了好长一阵子。当时有个叫弗兰克·霍华德(Frank Howard)的人,就住在那边的十字路口附近。在那之前,我们一直跟他打交道,从他那里赊了不少食品杂货和其他东西。我们总能把账还清。我们还从另一个人那里赊了牛奶。这样,我们就欠了人家不少钱,他们也一直允许我们先欠着。后来我们找到工作后,就开始还钱。我们可以一点一点地慢慢还给他们。话说回来,我们最后都还清了。虽然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难,但我们当时真的想不出其他法子。” 这就是 19 世纪和 20 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美国人债务的主要形成方式。如果你既不是一个农场主,也不是一个想为自己公司借钱的小老板,那么在通常情况下,你都需要靠向商店“借贷”, 来购买这家商店的东西。商店借钱给像娜奥米这样的人,是为了从向他们出售的商品中赚取利润。有时,出于礼节,商店不会靠收取利息来赚钱。店主与顾客的这种关系有时是一种合作关系, 有时则是一种掠夺关系;还有的时候,就像娜奥米的情况一样, 是建立在私人情谊之上的。但是,同一时期,对使用分期贷款在大型百货商场购物的人来说,双方的关系并不算亲密。为了获得这笔消费信贷,购物者需要提供正式申请,商场则需要在审查当地信贷局提供的数据后,再做出贷款决定。但根据大多数人的说法,在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店主和百货公司从以信贷方式购物的顾客身上赚取到的利润,要低于使用现金购物的顾客。信贷只是零售商促进销售的手段,而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延期获得收入的成本与收取的利息往往互相抵消。 \\\"美国第一资本一线工作人员亲身经历 揭露美国金融“自由政策”的陷阱 美国银行为何让民众负债累累 推荐1:作者用亲身工作经历讲述在金融前线窥见的美国政策陷阱。 推荐2:几十个美国民众的真实故事揭露“自由金融”的幕后。 推荐3:从民众债务问题入手,剖析美国金融的深层问题及资本主义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