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看得见的世界史
作者简介
肖石忠,中国人民解放**事科学院*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和武汉大学研究生院。1987年进入*事科学院,从事外国*事和*事历史研究工作。曾任《外国*事学术》杂志总编辑兼《世界*事年鉴》编辑部主编等职。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主要包括:《二战风云人物》(主编),《*新美*上将名录》(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档案实录》(合作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编委兼主要撰稿人)等。
内容简介
发达的玛雅农业 公元3世纪公元9世纪 农业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古 文明发展的高度。玛雅农业中独特的耕作方式,合理 的作物选择,对面包树的栽培,以及辅助农产品的肉 食品来源,使玛雅人能够过上优渥、闲适的生活。正 是这种生活,让玛雅人有*多的时间思考,思考神、 思考人、思考宇宙,并将这些思考融汇到数学、天文 学、建筑与绘画之中,从而孕育了繁盛的文明。 独特的耕作方式 任何一个文明,首先需要满足的便是人的生存, 农业耕作因此便是孕育繁盛文明的基石。但当考古学 家*初踏临玛雅文明遗址时,在他们脑中不断萦绕的 一个问题:玛雅人是怎样满足自己对于粮食的需求的 呢?学者之所以会有这个疑虑,是因为玛雅文明遗址 多处于热带森林地区或者灌木林地区,一般来看,这 样的地区都不太适宜发展农业,只能维系一个低水平 的人口密度,但考古发现却又证明那里当时人口密集 ,且城镇化水平也比较高,这说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已经相当高了。 实际上,玛雅文明时期之所以能够拥有大量人口 ,是因为玛雅人采取了独特的耕作方法。他们先于旱 季,即12月至次年3月间砍伐待耕种地区的树木与下 层丛林。森林中的大树可以用环周剥皮法致死,使其 *宜于伐倒,而小树则直接砍倒即可。所有砍伐的树 丛都扔在田地里,在旱季的其余时间里令其干枯,成 为一堆几乎无法生长的根须枝杈。在雨季即将来临的 时候,这些干枝就被烧掉,很可能是先烧光这片干枝 的外缘,以清出一条防火带,避免火焰蔓延到森林之 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在距离雨季来临很早以前 就烧掉干枝,否则地面上将会重新长出野*;但是也 不能太晚,否则它们会被淋湿而难以燃烧。 种植的时候玛雅人肩背一个小袋,使用一根尖头 长棍,在地上点出一个个坑,撒进几粒种子,再用木 棍将土盖上。夏天的雨水促使种子萌芽后不久,** 批秧苗就出现了。夏季的除*是间隔进行的。玛雅人 除*是用手将*连根拔起,这种方式虽然效率不高, 但是能保障土壤的质量,使一块地能够连续耕作七八 年而产量基本不会减少。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经过 一个短暂的间隔之后,下一个耕种周期就又开始了。 大约两年过后,由于野*长得过于茂密致使产量 下降得令人无法接*时,这块旧的田地便会被弃置数 年,再次成长为次生林,树冠将逐渐遮住野*生长需 要的阳光,使其生长减缓。森林中的植物会恢复土壤 的*殖质,*终,这块土地又会适于耕种。与此同时 ,一块新的田地会被开垦并耕种。 有人可能会质疑玛雅人耕作方式的笨拙,尤其是 使用长棍点出小坑下种,实际上这是*适合当地土质 条件的耕作方式。当地土层很浅,一般只有几英寸深 ,天然石灰岩露出地表的情况也很多,因此犁、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