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爷爷哪里来(彩绘版)/新课标语文必读丛书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彩绘版)/新课标语文必读丛书
作者: 贾兰坡|总主编:闻钟
出版社: 人民邮电
原售价: 26.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彩绘版)/新课标语文必读丛书
ISBN: 978711544840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从“神创论”到认识上的蒙昧时期 人很早就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由于科学的落 后,人们得不到正确的认识,就认为人是用泥土造的 ,也就是“神创论”。“神创论”在世界上流传很广 ,东、西方都有这样的神话故事传播。 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抟土造 人。古人们认为,世界上*初没有万物,后来出现了 盘古氏,他用斧头劈开了天、地,天**天加高,地 一**增厚,盘古氏也**天跟着长大。万年之后, 成了天高不可测、地厚不可量的世界,盘古氏也成了 顶天立地的巨人,支撑着天与地。他死后化成了太阳 、月亮、星星、山川、河流和*木。天地星辰、山川 *木、虫鱼鸟兽出现了,只是世界上还没有人。这时 女娲出现了,她取土和水,抟成泥,捏成人,从此世 上就有了人。 在国外的神话中,也有相似的说法。埃及的传说 中,人是由鹿面人身的神哈奴姆用泥土塑造成的,并 与女神赫脱给了这些泥人生命。在希腊的神话中,普 罗米修斯用泥土捏出了动物和人,又从天上偷来火种 交给了人类,并教会了人类生存技能。随着人类社会 的不断发展,神话传说被**利用,成为**的经典 ,并撰成教义,*加在人们心目中广为流传。关于“ 上帝造人”,古犹太教《旧约全书》的创世纪部分, 说上帝花了6天时间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天创造 了光,分了昼夜;第二天创造了空气,分了天地;第 三天创造了陆地、海洋、各种植物;第四天创造了* 月星辰,分管时令节气和岁月;第五天创造了水下和 陆上的各种动物;第六天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及五谷、 牲畜;第七天上帝感到累了,休息了。在基督教《圣 经》中的“创世说”中说耶和华上帝创造了天地之后 ,世界仍一片荒芜,于是他降甘露于大地,长出了* 木。耶和华用泥捏了一个人,取名“亚当”,造了一 个伊甸园,把亚当安置在里面。伊甸园中有各种花木 ,长着美味的果实。后来耶和华上帝感到亚当一个人 很寂寞,在亚当熟睡之时,抽出他的一根肋骨造了一 个女人,取名“夏娃”,上帝把各种飞禽走兽送到他 们跟前。后来,夏娃偷吃了**。上帝把亚当、夏娃 贬下尘世,随后发了一场洪水以示对世间罪恶的惩罚 ,并造了一条诺亚方舟,来拯救世间无辜的生灵。 不管是女娲抟土造人也好,还是上帝造人也好, 这些神话传说都并非出于偶然,而是人们很想了解和 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由于不得其解才造出了“神创 论”。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逮蝈蝈、掏蛐蛐、捉 鸟、拍黄土盖房是我们那个时代儿童*普遍的游戏。 每逢我玩后回家,母亲都要为我冲洗,有时**两三 遍。母亲边搓边唠叨:“要不怎么说人是用土捏的呢 !无论怎么搓,都能搓下泥来。”我6岁时到离我家 不远的外祖母家读私塾,也常听老师和外祖母这样说 。可见“人是泥捏的”的传说流传得多广、多深了。 何时出现的传说,不得而知,想来在有文字之前 就已经开始了。而与“神创论”唱反调的还得说是中 国的学者。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春秋时代的管仲(? —公元前**5年)在《管子·水地篇》上说:“水者 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意思是说: 水是万物的根本,所有的生物都来自于水。他的这句 话说出了生命的起源。 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在诗歌《天问》中,对 自然现象、神话传说一口气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对 女娲抟土造人也提出了质疑:“女娲氏有体,孰制匠 之?”意思是说,女娲氏既然也有身体,又是谁造的 呢? *使人惊奇的是山东省微山县出土的东汉时期的 “鱼、猿、人”的石刻画。原石横长1.86米,纵高 0.85米(现藏于曲阜孔庙),作者不知是谁。在原石 的左半部,从右向左并排着鱼、猿、人的刻像,让人 看了之后,很自然地会想到“从鱼到人”的进化过程 。 18世纪的法国博物学家乔治·比丰虽然也曾指出 ,生命首先诞生于海洋,以后才发展到了陆地;生物 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器官在不同的使用 程度上也会发生变化的科学论证,但是并没有指出从 鱼到人的演化关系。 指出从鱼到人的演化关系并发表名著的是美国古 脊椎动物学家威廉·格雷戈里。1929年他发表的《从 鱼到人》,把人的面貌和构造与猿、猴等哺乳类、爬 行类、两栖类相比较,把我们的面形一直追溯到鱼类 。在当时,由于获得的材料有限,在演化过程中缺少 的环节太多,有人嫌他的说法不充分,甚至指责他的 某些看法是错误的。把从鱼演化到人的一枝一节都串 联起来,谈何容易,你知道演化经过了多少时间吗? 鱼类的出现,从地质时代的泥盆纪起,到现在已有 3.7亿万年了,这是多么漫长的时间啊! 能够说明演化的资料的来源,并非是虚构的,而 是来自于地下。地层就是一部巨大的“书”,它包罗 万象,有许多许多东西是由地下取得的。就拿脊椎动 物化石来说吧,其实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龙骨” 。它们*大多数是哺乳动物的骨骼,由于在地下埋藏 的时间较长,得以钙化。但是要成为化石,还要有一 定的条件。首先,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死亡后,能尽快 地被埋藏起来,使其不暴露。然后,经过风吹雨淋, 年代久之即可成为化石——我们所要研究的材料。 虽然许多人将脊椎动物的骨骼叫作“龙骨”,但 从来也没人见过想象中的“龙”。我跑过除**之外 的很多省份,也找不到“龙”的蛛丝马迹。所谓的“ 恐龙”,原意为蜥蜴之类巨大的爬行动物,原是*本 学者用的译名,我们也就随之使用了。 除了化石的形成条件,还要能发现它们,直到把 它们一点一点地发掘出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其中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从发掘到修理,使之完整地 再现于人们的眼前,再加上翻制模型,都必须有很高 超的技术。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