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振兴: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

组织振兴: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
作者: 顾保国, 崔友平主编,郭元凯, 谌玉梅编著
出版社: 中原农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30
折扣购买: 组织振兴: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
ISBN: 9787554221099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 顾保国 复旦大学政治学硕士、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任红旗文稿杂志社社长。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宏观经济理论、现代企业理论等。出版《伟大的梦想》《幸福论》《企业集团协同经济研究》等10多部著作,在《求是》《红旗文稿》《党建研究》《学习时报》等国内权威报刊发表学术文章100多篇,各类研究成果达200多万字。 崔友平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一批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全国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出版《历史的轨迹》《熨平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等著作,主编《两个转变与通货膨胀和失业》《政治经济学》等著作和教材,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本书作者 郭元凯 管理学博士,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论证及撰稿工作。研究领域: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城乡社会学等。研究成果有《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对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能力的群体差异性分析及政策思考》《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等。 谌玉梅 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研究领域:党史党建。在《中共党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等国家级权威刊物以及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著有《延安时期中央党校》,参与编写《治国理政这五年——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巨变》《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与党的建设》《伟大的改革开放》等著作。

内容简介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条件。乡村组织振兴,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批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就是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通过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走乡村善治之路,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一、要抓住组织振兴这一“牛鼻子” (一)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指向和总抓手。乡村振兴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时空跨度大的系统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 2022 年)》既涉及重大的法律政策制度安排,还围绕着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而全面的要求。 如何做好统筹规划,将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在广大农村中深入贯彻落实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制度设计,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还离不开村民自治组织中公众的积极参与。可以说,农村要发展,组织是关键,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在乡村振兴中,各级各类组织是振兴的保障条件,只有把保障条件抓好了,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坚强后盾,基层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才会增强,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凝聚起来,乡村振兴才能扎扎实实向前推进。要保证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必须着力推进组织振兴,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二)组织振兴是乡村内生性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8 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与以往中央一号文件不同的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除了强调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建设之外,更加关注当前“三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强调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全面性、长远性和内生性。乡村振兴是“生产力导向”,也是“问题导向”,它需要切切实实解决各地的乡村凋敝、乡村破败、乡村污染等难题,需要为各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果和收益;乡村“不振兴”的原因非常复杂,资金、人才、技术等都是制约乡村振兴的因素,政策也容易以此为依据,迅速制定出乡村振兴的各种针对性政策。一旦外部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的输血停滞,则表面“振兴”的村庄可能会被迅速打回原形。所以,乡村未能振兴的关键原因是没有形成乡村发展的内生性发展动力,缺少有效整合和创新各类资源的组织力量。缺乏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再好的政策、再多的资金、再先进的技术,也只是起到暂时的“输血”作用,而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正是组织要素的瓦解、匮乏,才导致了乡村“不振兴”。在无组织的乡村,在失去了“统一经营”的乡村,资金、技术、劳动力、人才等要素,都不可能全面展现其积极的力量和前景。而在那些走向康庄大道的村庄里,往往因组织兴旺而带来一种内生性发展力量的孵化和成功。因此,组织作为一种制度化明显、结构性突出、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的社会系统,对于农业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组织振兴了,才能将外部的输血资源转换为乡村发展的各类要素,才能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三)组织振兴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4 年2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又进一步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这充分表明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乡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而治理有效的关键在于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夯实基层基础就是要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强大合力。有效推动组织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也是乡村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 二、组织振兴的主体、目标及与五大振兴的关系 (一)组织振兴的主体及特点 乡村基层组织是乡村治理体系、基层民主制度的基础。在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时一定要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要求,不断完善乡村基层组织体系,激活各类乡村基层组织的活力,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在我国广大乡村,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组织类型。具体来说,包含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权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主要类型。 1.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学习读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2.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是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组织振兴的实用指南 本书紧紧围绕乡村组织振兴,多角度深入剖析了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所面临的难题和困境,提供了打造服务型政府、建设村民自治组织等措施和方法,为实现乡村各类组织的全面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3.本书内容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活泼,设有知识链接、典型案例、专家观点、延伸阅读、深度思考等特色板块,趣味性十足,有助于读者理解内容;本书装帧精美,采用特种纸双色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