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百科之海上丝路百科](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113/19/20231113194628406.jpg)
出版社: 中国少儿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90
折扣购买: 丝路百科之海上丝路百科
ISBN: 9787514866032
吴志远,男,河南郑州人,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城市史、近代史、经济史等。现任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 先后在人民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双崖文集>注释与辑录》、《传习录》、《中国服饰与图鉴》等专著多部,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月刊》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多项。
古希腊人将中国称为“赛 里斯”,即丝国。丝绸,是 那个时代中国所独有的精 美工艺品。欧洲贵族对这 种来自东方的精美物品喜 爱至极,均以能够拥有中 国丝绸为荣。秦汉以后, 中国丝绸成了欧亚大陆间 贸易的宠儿,以丝绸贸易 为主的东西方商贸活动使 得这条贸易之路长盛不衰 。干百年来,丝绸之路横 贯亚欧,东西方的物产、 文化、思想在此交流碰撞 ,相互融合。直至唐代以 前,丝绸和黄金都是东西 方贸易中最为紧俏贵重的 物品,《汉书·地理志》中 记载汉朝与东南亚各国的 贸易过程中,“赍黄金杂缯 而往”。杂缯,是汉朝人对 各色丝织品的总称。 唐代以后,随着中原王 朝对西域地区控制力度的 下降,延续上千年的丝绸 之路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 煌。在文化交流中,丝绸 生产不再被中国所垄断, 南亚、中亚诸国均掌握了 养蚕织丝技术,开始生产 丝绸。这一时期的中国又 以一种新的精美工艺品— —瓷器,吸引了世界的眼 球。“白如玉,明如镜,薄 如纸,声如磬”,古人从未 吝惜对瓷器的赞美。当欧 洲人第一次见到这种来自 古老中国的精美物品时, 他们彻底被其魅力折服了 。此后的干余年中,欧洲 上层社会开始对东方瓷器 疯狂追求。英国贵族的下 午茶时间,均会将自家珍 藏的中国瓷器拿出来向朋 友炫耀。在他们的认知中 ,拥有一两件精美的中国 瓷器才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中国,也从西方人眼中 的“丝之国”逐渐转变为“瓷 之国”。 一、神秘的“丝之国” 古罗马人称古代中国为“ 丝之国”,对中国生产的丝 绸向往不已。在信息不发 达的年代,他们对养蚕缫 丝技术一无所知,天真地 认为中国人使用的蚕丝是“ 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迷恋 精美丝绸的古罗马人对中 国充满了好奇心和崇敬之 情。在他们眼中,来自东 方的丝绸是这世上无与伦 比的艺术品。 由于古罗马人并未掌握 丝绸的织造工艺,所以每 年都需要花费巨额钱款从 安息(今伊朗)商人处购 买中国丝绸,这也为丝绸 之路贸易的繁盛奠定了基 础。公元14年,罗马元老 院甚至明令禁止男性臣民 穿丝绸衣物,原因是购买 丝绸消耗了国库中的大量 黄金。然而,这并不能阻 止西方人对中国丝绸的疯 狂迷恋。为了减少贸易中 黄金的大量流失,西方各 国开始想尽办法引进桑种 和蚕种。 在中国垄断养蚕缫丝技 术的时代,丝绸是获利最 丰的出口物品,所以中原 王朝对蚕种的出N有着严格 的保密管控。然而在公元6 世纪,中国的蚕种还是流 传到了东罗马帝国。在查 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几 名曾经居住在“赛里斯”国的 波斯(今伊朗)人将蚕种 封藏于竹制的空心手杖中 ,避过了严格的关卡检查 ,带到了东罗马帝国首都 君士坦丁馒(今土耳其伊 斯坦布尔)。这几名波斯 人教会罗马人养蚕取丝的 技术。从此之后,罗马人 也能独立织造丝绸了。 另一版本的故事源自唐 代高僧玄奘的《大唐西域 记》。书中讲到,唐朝时 期,在今新疆和田一带有 一个瞿萨旦那国,国王曾 经派遣使者到东国(即大 唐)求取桑种和蚕种。但 是东国国君“秘而不赐,严 敕关防,无令桑蚕种出也” ,不许出口桑蚕种。瞿国 国王无奈,只好另生计谋 。他派人准备了厚礼,向 大唐求亲,并表示愿意与 大唐世代友好相处。唐王 答应了他的请求后,瞿国 使者便向和亲的公主说道 :“我国没有丝绸,无法为 您制作华丽的衣裳。如果 公主您想穿漂亮的丝绸衣 裳,那么请您带着桑种和 蚕种一起嫁过来吧!”公主 信以为真,就偷偷将一些 桑蚕种藏在了自己华服的 帽子里。出关的时候,官 员例行检查,可是谁也不 敢检查公主的衣冠。就这 样,桑蚕种子流传到了西 域地区。这位公主在瞿国 教授民众养蚕缫丝,并且 颁布了保护桑蚕的法令。 她去世之后被当地居民当 作神明一样纪念。 P4-7 《丝路百科》包括《丝路百科之陆上丝路百科》和《丝路百科之陆上丝路百科》两本书,向读者介绍了 “一带一路”的概况、路线、开通、繁荣、衰落及其在二十一世纪的再次复兴等方面内容,图文并茂,包罗万象,是全面了解“一带一路”必不可少的一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