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衫国度(英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图文版)/新华史海镜鉴丛书
作者简介
阿绮波德·立德(1845-1926),是英国商人兼冒险家立德之妻。立德曾因参加过与太平军的作战而被清廷授予从三品官衔,是首位闯进中国西部的外国人,也是第一个驾驶轮船通过三峡的人,《大不列颠名人录》和《重庆历史名人录》都有收录。立德夫人随丈夫在中国生活长达20年,几乎走遍南方的所有通商口岸,还曾作为妇女天足运动的发起者而采访过李鸿章,是当时非常活跃的知名外侨作家。其主要著作有《穿蓝色长袍的国度》《在中国的婚事》《熟悉的中国》《北京指南》《李鸿章,他的生平和时代》《北京我家花园的周围》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初访北平:在围城之前 从北平(Peking)回来之后,我仍然觉得北平是我 所到过的最美妙的 地方。行至天津(Tientsin)时,首先映人我们眼帘的 就是最新引进的泰 夫奈式(Thevenet)蒸汽机和铁轨,虽然这些在中国尚 属新生事物,但仍 使我们产生了穿越若干世纪的恍惚之感,因为在三天 之前,我们才骑着马 跌跌撞撞地驶出北平城门。蒸汽机尖利的汽笛声刺破 了天津的城市上空; 铁匠抡着锤头在打铁;水兵赶着一群驴和马沿着英式 堤岸走着;离领事馆 不远的地方,停靠着一艘货真价实的现代军舰,美丽 的英国皇家海军军旗 在军舰上方飘扬。三天前,一长队黄褐色的双峰骆驼 载着我们的行李离开 北平,我们所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告诉我们,这是一 个公共卫生设施欠缺 的时代,不仅下水道尚未修建,而且类似其他设施也 闻所未闻,除了化粪 池。化粪池作为公共卫生最新的现代发展事物,大多 数北平城门外都能觅 其踪影——老城区内皆有,抛去气味不说,光是这些 随处可见的化粪池也 不免使人怀疑自己即将进入的北平城是否真的如旁人 所说的那般讨人 喜欢。 厌倦了伦敦,也有几分厌倦了时下流行的美学、 卫生学和社会经济学 论调,对我这样深受其害的人而言,没有什么比旅居 北平更能令人精神振 作的了,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在北平,就连奎宁药 吃起来味道也是苦 的。黄瓦覆顶的皇家宫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此时如果一个人站在 大理石桥上或者登上煤山远眺,这幅美景自然尽收眼 底,这可不是服药的 副作用呐!沿途的亭台楼阁色彩斑斓,深蓝色、翠绿 色和朱红色交相辉 映,上面雕着气势威严的金龙,竞也十分和谐,在这 片纯净气氛的烘托 下,就连土墙也是美丽的!我发现,这里的妇女几个 世纪以来竞一直穿着 长裤和裙裤!我发现,身边的人们没有明显的地域之 分,行为上也完全没 有激进主义的迹象,但却时刻准备为乘坐着八抬大轿 的官员及其轿子后面 骑马随行的侍从们让路。 我们乘船沿着白河顺流而下,但由于是逆风,行 进速度并不快,同行 的是一位候补道台及其随从。这位道台双颊呈铁灰色 ,烟袋不离手,偶尔 看看我们,也是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从各方面看, 他都可能是某一显赫 的世袭贵族大家庭里病弱孱孱的后代。不过我试着提 醒自己,身边这位是 一名等候上任的官员。当时的人们通常能看到事物的 外部,而我也只看到 了北京贡院(Hall of Grand Triennial Examination)的外部,在这座三年 一度举行科举考试的贡院里,中国的男人们追逐着最 高的功名,成功者的 大名被篆刻在千年不朽的大石碑上供后世敬仰。 在中国,最奇特的事物之一就是这座贡院,尽管 它当时仍是中国最优 秀的人才争夺最高功名的地方。与意大利一去不复返 的古罗马时代的遗迹 相比,这座贡院自有一种更加冷清的废弃之感……走 进这座庙宇一般的 贡院,你会感觉里面的宗教氛围比中国寺庙还要浓厚 ;在北平被围之前, 中国寺庙每年都要至少举行两场盛大的宗教仪式,不 过现在不这样了。在 我看来,与中国的佛祖和菩萨相比,西方的阿波罗和 丘比特更常受人膜 拜。在此之前,我从未在任何地方见过宗教仪式的踪 影。 也许中国人仍信奉佛教、儒教或道教。但在中国 待了数月之后,我不 再这么觉得了。因为在中国,除了寺庙和神像之外, 压根没有宗教存在的 痕迹,照这个标准看,罗马仍是异教徒国家。我记得 自己在伦敦时曾给外 国游客做过导游。我们去了威斯敏斯特教堂,当时宗 教仪式还没有结束。 我带领的这些外国游客中并没有人是基督徒,但肃穆 的宗教仪式仍给他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一位性格活泼的德国女游客 低声问:“我可以用 小望远镜欣赏一下这座美丽的建筑吗?”如果她在中 国孔庙的话,她会为 了是否可以使用小望远镜而犹豫吗?我们接着去了下 议院;里面的人们正 在做祷告。我们随后又来到上议院,但却往里面看一 眼都不允许,因为上 院议员们还没有做祷告,据门口的警员说,在议员们 做祷告之前,任何人 不得窥视。“每天都是这样一每天都是吗?”一名瑞 典教授神情庄重地问 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无论是否发自内心,我都必 须说一句,你们英国 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中国人对法度的忽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 认为这种忽视的态度 极其符合人类本性,在华的欧洲人受到了很深的影响 ,这充分证明了这一 点。我这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国外度过,但在来到中国 之前,我从未听过女 性说自己周末外出野餐之类的事。在中国,这种行为 似乎已是惯例,而并 非例外。“这是人们忙里偷闲的一天”,他们纷纷表 示。可在烟雾缭绕、雾 蒙蒙的英国利物浦或伦敦,这句话说起来就没这么轻 巧了。在整个文明世 界,哪个国家的欧洲教堂会像中国一样门可罗雀呢? 我常常会想起一位海 关专员的话:“虽然英国人心心念要劝服中国人皈依 基督教,但却反而更 多地被中国人变成了异教徒。” 看着到处是大车店的北平,我不禁好奇这座城市 究竟对当初征服它的 满洲人产生了什么潜移默化的影响,乍看起来,一切 似乎令人心生厌恶, 除了夸大其词的厌恶之情之外,人们不禁觉得北平的 现状的确是可怕的反 面教材。俗话说:“中国人的眼里只有钱,除了钱什 么都不谈”,这难道是 原因所在吗?到目前为止,我不知道除了钱,欧洲人 还想从中国带走什 么。就连奉命宣扬“爱财是万恶之源”的传教士在很 多情况下也似乎沾染 了爱财的习气。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