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单酒(精)

最后一单酒(精)
作者: (英)格雷厄姆·斯威夫特|译者:郭国良//陈礼珍
出版社: 北京燕山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5.70
折扣购买: 最后一单酒(精)
ISBN: 9787540244583

作者简介

陈礼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国文学与文化、叙事理论及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与翻译。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Graham Swift,1949-),英国当代作家。一九八〇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糖果店主》,次年第二部长篇小说《羽毛球》问世,获杰弗里·费伯纪念奖。一九八三年出版的《水之乡》获得布克奖提名,并摘得《卫报》小说奖等奖项。一九九六年,他的第六部长篇小说《最后一单酒》力挫群雄,一举夺得了当年的布克奖。斯威夫特目前已出版十部长篇小说、三部短篇小说集。斯威夫特不是高产作家,但每部作品问世都受到高度关注。他对文学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笔下的角色常常足平凡的中年人,通过描写小说人物的命运,反映现代社会的人生百态和时代风貌,抒发关于历史、生命、爱情、婚姻、死亡等问题的思考。 郭国良,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兼任浙江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秘书长,浙江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外语学院英语文学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2000年、2007年先后赴香港中文大学、美国瓦尔帕莱索大学、印第安那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短篇小说理论、当代英国小说及翻译和西方文论。

内容简介

伯蒙德西 这是不平常的一天。 伯尼倒了一扎啤酒,放在我面前。他看了看我, 那张松弛下垂的脸现出迷惑的神情,但他知道我不想 聊天。酒吧开门才五分钟,我就来了,就为了静静地 喝杯酒,坐坐。尽管葬礼已是五天前的事情了,但他 还能看到我那条黑领带。我给了他五块钱,他放到钱 柜里,给我找了零。他一边看着我,一边格外小心翼 翼地把硬币放在紧靠我酒杯的吧台上。 “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了,对吧?”他摇着头说 ,目光顺着吧台望向远处,犹如望向无人之地。“再 也不能像过去一样了。” “你没有看到他走的那一刻。”我说。 “你说什么啊?”他问。 我啜了一口啤酒沫,说:“我说你连他最后一面 都没见到呢。” 他皱了皱眉,用手摸着脸颊,看着我。“当然了 ,阿雷。”他说完就走到吧台那边去了。 其实我压根没想要拿这事开玩笑。 我喝了一大口杯中的酒,点上一支烟。除了我, 这里还有三四个早早就来了的酒客,此时并不是气氛 最好的时候,冷冰冰的,一股消毒药水的昧道弥漫其 间,而且显得过于空旷。一束斑驳的阳光透过窗户照 射进来,让人不禁想起教堂。 我坐在那儿,看着高挂在吧台后方的那只旧钟。 托司酒、斯莱特里酒、克洛克梅克酒、索斯沃克酒。 它们成排地陈列在酒架上,颇像风琴管。 伦尼是第二个到的。他没系黑领带,他压根就没 系什么领带。他快速地打量了一下我的衣着,我们俩 都觉得自己弄错了。 “伦尼,我给你要杯酒吧?”我说。 “这真是意想不到的事啊!”他说。 伯尼走了过来。“这么早,改时间了?”他问。 “早上好!”伦尼说。 “给伦尼来一杯。”我说。 “伦尼,我们都退休了,对吗?”伯尼问。 “我已经老了,不是吗,伯尼?我不像阿雷那样 ,闲人一个。我有果蔬生意要去打理。” “但今天就不必了吧?”伯尼问。 伯尼倒了一杯酒来,然后又到吧台那边去了。 “你还没有告诉他吗?”看着走远的伯尼,伦尼 问。 “还没呢。”我看了看啤酒,又看了看伦尼,答 道。 伦尼扬了扬眉毛,脸涨得发红。他的脸每次都这 样,就像受了伤要出血似的。他拉了拉他那没系领带 的衣领。 “真想不到啊,”他说,“埃米不来了吗?我是 说她还没改变主意吗?” “是的,”我说,“我想得全靠我们这几个老朋 友了。” “那毕竟是她的丈夫啊。”他说。 他拿起酒杯,但并不急着喝,似乎今天连喝啤酒 也有不同的规矩。 “我们上维克家去吗?”他问。 “不用了,他马上就来。”我回答说。 他点了点头,举起酒杯正要往嘴边送,半途中又 突然停了下来。他的眉毛扬得更高了。 我说:“维克会来这儿。带着杰克来。喝吧,伦 尼。” 维克不到五分钟后到了。他系着一条黑领带,这 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他是从事殡葬业的,他刚从殡 仪馆回来。但是他没穿整套工作服而是穿着一件淡黄 褐色雨衣,一顶扁平的帽子从一只口袋里露出来,似 乎他刻意要表明这一点:他是我们中的一员,这不是 在履行公事,这是两码事。 “早上好!”他说。 我一直在想象他会带什么来。我敢说伦尼也和我 一样。比如说,我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景象:维克打 开酒吧的门,捧着一只镶有黄铜饰品的橡木骨灰盒, 神情肃穆地走进来。然而他夹在腋下带来的,只是一 只很普通的牛皮硬纸盒,大约一英尺高、六英寸见方 。他看起来就像是刚逛了一圈商店后买回了一套浴室 瓷砖。 他在伦尼旁边的凳子上坐了下来,把纸盒放在吧 台上,脱下了雨衣。 “刚出炉的。”他说。 “这就是吗?”伦尼看着他问,“这是他吗?” “是的,”维克答道,“我们喝点什么呢?” “里面是什么呀?”伦尼问。 “你觉得呢?”维克反问。 他把盒子转了一圈,因而我们能看到盒子的一侧 用透明胶带纸粘着一张白纸。上面写着日期、编号和 名字:杰克.阿瑟.多兹。 伦尼接着说:“我的意思是,他不只是装在一个 盒子里,对吗?” 听到这个,维克拿起纸盒,用拇指弹开了盒子顶 部的盖口。“我来杯威土忌,”他说,“我想今天是 喝威士忌的日子。” 他在盒子里摸了摸,然后慢慢地拿出一只塑料坛 子。它看起来像一只大的速溶咖啡瓶,有同样的拧盖 。但它不是玻璃做的,而是一只古铜色略带反光的塑 料坛子。盖子上面又有一个标签。 “拿着。”维克说着就把坛子递给了伦尼。 伦尼接过坛子,举棋不定,好像他没准备好去接 却又不得不接,又好像他应该先洗洗手似的。他似乎 没想到坛子会这么沉。他坐在酒吧的高脚凳上,捧着 坛子,不知该说什么,但我觉得他跟我一样在想着同 样的问题:坛子里面装的是否全是杰克的骨灰,还是 混有其他那些在杰克前后焚化者的骨灰?这样一来, 伦尼就可能正捧着一些杰克的骨灰和一些,比如说: 某某人妻子的骨灰。但就算骨灰是杰克的,那会是他 的全部骨灰,还是坛子里能装多少他们就装了多少呢 ——他可是一个大块头。 他说:“这看起来不太可能,对吗?”然后就把 坛子递给了我,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这是晚会 中的一个游戏。猜猜坛子有多重。 “很重啊。”我说。 “塞得很满呢。”维克说。 我觉得我的骨灰可能还装不满这个坛子,因为我 个子偏小。我思忖着打开盖子不太好吧。 我把它递回给了伦尼。伦尼又把它递回给了维克 。 维克问:“伯尼去哪儿了?” 维克是一个高大魁梧的大块头,那种在做事情前 要先搓一下手的人。他的手总是非常干净。他手捧坛 子看着我,好像刚送给我一个礼物似的。知道你的殡 仪员就是你自己的至交真是一种安慰。对杰克来说, 这一定是一种安慰。知道你的至交会给你做好殓葬准 备,装好骨灰,并安排好一切后事真是一种慰藉。所 以,最好维克死在我们后头。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