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全新编译名家导读版)

名人传(全新编译名家导读版)
作者: (法)罗曼·罗兰|主编:柳川艳|译者:吴洁
出版社: 远方
原售价: 13.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名人传(全新编译名家导读版)
ISBN: 9787555501428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作家。生于法国中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80年全家迁至巴黎。1889年高等师范院校毕业后,写了不少剧本,其中《群狼》《丹东》和《七月十四日》合称为“革命戏剧”。1903年,罗曼·罗兰发表《贝多芬传》,引起当时公众的广泛关注。随后他开始撰写古今名人传记,宣扬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英雄主义,先后发表《米开朗琪罗传》《弥莱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等名人传记。他的小说代表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母与子》。1915年,为了表彰“他在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及对真理的热爱”,罗曼·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

他身材矮小肥胖,看上去很健康,天生一副运动 家的体 格。宽阔的脸庞呈现土红色,他的皮肤到晚年才变成 病态 般的黄色,特别是冬日里,当他待在屋里离田野远远 的时 候。他额角凸起,显得十分宽阔,一头浓密得与众不 同的黑 发,好像从没有受过梳子的洗礼,处处倒立,更甚于 “梅杜 萨头上的乱蛇”。一股浓重的威力在他眼中燃烧着, 这让所 有与之谋面的人感到震撼;但其间微妙的差别是大多 数人 所辨认不出来的。因为从这双嵌在他深褐而惨烈的脸 上的 眼睛射出的光芒粗犷而狂野,这让人们误认为它本身 的灰 蓝是黑色。平日里,这双眼睛细小而深陷,只有在高 兴或激 愤的时候,它才张得大而有神,在眼眶中来回地旋转 ,那才 是它们思想真谛的绝妙反映。他的眼神总是忧郁地凝 望着 天空,宽阔的鼻子显得短而方,竞与狮子的长相无不 相同。 他的嘴巴细腻,但下唇往往显得比上唇突出,结实的 牙床仿 佛连核桃都能咬破。他的脸因左边下巴上的一个深深 下陷 的小窝而显出怪异的不相称。就像莫舍勒斯所说的: “他的 笑容美丽动人,谈吐间的神气显得可爱而令人愉悦。 ” 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笑却不带任何愉悦的气息 ,它 是粗犷而狂野的、丑陋的,而且时间极短——那种笑 来自 于一个不习惯欢愉的人。他总是神情抑郁,表现出“ 一种 无药可救的忧伤”。在1825年,雷斯塔伯曾经说过, 当他 见到“他柔情的眼睛和强烈的苦楚”时,他必须全力 以赴 才止得住眼泪。一年之后,在一个酒店里,布劳恩. 冯. 布劳恩塔尔偶然碰到他,当时他正闭着眼睛,坐在屋 里的 一个角落里抽一支长烟斗,这种习惯是他接近死亡时 日 积月累养成的。有一个朋友对他说话,他从口袋里拿 出 一本小小的谈话手册,脸上带着悲伤的微笑,接着像 聋子 似的用尖利的嗓音教人家记下自己想说的话。他的脸 色 变幻无常,这种变化有时发生在他掸钢琴的时候,有 时则 发生在他干一些其他事情的时候。他的这种面部表情 的 突然变化,有时候,甚至让过路的人大吃一惊。‘‘ 忽然问 他脸上的肌肉凸起、血管鼓胀,粗犷而狂野的眼睛变 得更 为恐怖,嘴唇颤抖,好像一个魔术师反被自己召来的 妖魔 打败了一样”①,那种表情是典型的莎士比亚式的。 尤利 乌斯。贝内迪克特曾说他与“李尔王”无不相同。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 生于一 所位于科隆附近波恩的破屋子的楼上,父亲是一个男 高音 歌手,一个愚蠢而嗜酒如命的人。他的母亲是一个厨 子的 女儿,曾经嫁给一个男仆,丈夫死后和贝多芬的父亲 结了婚。 贝多芬的童年是非常艰苦的,他没有享受过像莫 扎特 那样温暖的家庭。从一开始,人生对他来说就是一次 惨烈 而残忍的战争。为了拓展他在音乐方面的天分,父亲 拿他 当神童一样四处炫耀。从4岁起,他就被迫一整天一 整天 也在钢琴前坐着j或是被关在屋里和一架提琴待在一 起,差 点儿因繁重的工作而累死。万分幸运的是,他还不至 于对 这门艺术产生永久的厌恶感。为了促使贝多芬学习, 父亲 只能使用暴力。少年时代的他就开始为经济问题操心 ,每 天都要为怎样获得面包而做打算,这份重任对他来说 来得 实在太早了些。11岁时,他成为戏院乐队的一员。当 大提 琴手那年他刚满13岁。他所热爱的母亲在1789年去世 了。 “对我她是多么慈爱,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她是多么 值得我 爰戴呀!我有一个很好的母亲,我想没有人比我更幸 福。” 地死于肺病。贝多芬经常怀疑他也患有同样的疾病。 他甚 至经常性地感到肺部疼痛,还有残忍得更甚于病魔的 抑郁。 17岁那年他成了家庭的支柱,担负着教育两个兄弟的 重任。 由于父亲酗酒成性,无法支撑门户,他只得满心羞愧 地向父 亲提出让他退休的要求——人家担心他父亲过度挥霍 ,把 养老金交给儿子领取。他的心灵因这些令人悲愤的事 实而 深深受到创伤。后来他住在波恩的布罗伊宁一家那里 ,才 寻觅到了一个亲密的依靠。那是小他2岁的可爱的埃 莱奥 诺雷特·布罗伊宁。他向她教授音乐,引导她踏上诗 歌之 路,她成为他童年时的伙伴,或许在他们之间有过极 为温馨 的情意。后来埃莱奥诺雷特和韦格勒医生结了婚,韦 格勒 也同贝多芬建立了很深的友情,他们之间那种纯真恬 美的 友情一直维系到最后,那是在韦格勒、埃莱奥诺雷特 和贝多 芬往来的书信中看出来的。当三人都步入晚年的时候 ,有 着极为动人的情爱。心灵上的年轻绝不比当年逊色。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