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消灭秘密/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

机器消灭秘密/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
作者: (美)安迪·格林伯格|总主编:冯建华|译者:王崧//王涛//唐禾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机器消灭秘密/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
ISBN: 9787229121501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第1章 揭发者 丹尼尔·埃尔斯伯格(Daniel Ellsberg)决定打 破他遵守了13年的保密规定,着手公开20世纪数量* 大的*密文件,他自己的后半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在监 狱中度过。但此时此刻他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怎样用 1969年的技术将7000多页的文件进行批量复印。 丹尼尔-埃尔斯伯格曾经待过的加利福尼亚*事 智囊团(即,RAND)与美国总统办公楼仅隔两个台阶, 却依然不具备复印机设备。这项技术的出现已经有20 年历史了,至今仍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复印机 技术在处理**保密材料的单位中存在显著的安全隐 患问题。所以作为一个38岁,有着浓黑头发并且拥有 类似犹太人保罗·纽曼(Paul Newman)特征的男人埃 尔斯伯格也需要寻求帮助。于是他联系了他的同事— —一位来自维吉尼亚州的颠覆分子托尼·鲁索(Tony Russo)。鲁索很快就成为RAND中**知道并且认同埃 尔斯伯格揭秘计划的分析者。 鲁索从广告代理处的一个朋友那里发现了一种* 新式的复印机,并且这个朋友分享了他们的反战议程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埃尔斯伯格花费了无数个晚上 ,通过一个不起眼的公文包把RAND的文件带出国会大 厦,然后在一个黑暗的办公室中用老式的复印机重现 越南战争中与美国相关的秘密历史:五角大楼文件。 这是一项沉闷的工作。埃尔斯伯格从47本合订本 中拿出一本开始复印。起初尝试一次复印两页,但他 发现靠近书脊附近的字迹歪扭而且模糊,所以他把书 拆开一页一页地复印。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 ,“我尝试着让自己的动作变得程序化”,秘诀是: 一只手拿起文件,另一只手将其按放在玻璃面上 ,盖上盖子然后按下按钮,等……复印完后提起盖子 ,再拿一张新文件的同时将上一张文件移到右侧…… 现在看来这次*作简单而熟悉了,但在当时却是一项 新技术。在提起和盖上盖子时会花费一些额外的时间 ,但在当时我并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难道是 为了保证复印的质量或者是复印产生的光对人的眼睛 有坏处?难道那是一种危险的亮光?它的危害究竟是怎 样产生的?难道那种独特的绿色带有某种放射性? 这项工作有它的复杂性:埃尔斯伯格有意地将文 件的一部分拿给一些参议员,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也会 分享给新闻机构和媒体。为了得到大量复印本,他需 要将文件交到专业的复印办公室,在那里这些文件将 会被很多长着好奇眼睛的办事人员翻看。另外不方便 的是,整个文件从头至尾都盖有耀眼的“*密”字样 的印章。*有甚者分类符号夹杂在庞大的分类书籍的 所有空白页边。 所以埃尔斯伯格起初用剪刀截掉每页的头和脚, 而后升级为使用裁纸器。然后鲁索建议他从上到下测 量复印机玻璃面的卡纸板长条的尺寸以其作为参照来 剪裁。但即便如此,一些文字还是被裁掉了,同时小 的、随机分布的“*密”标记仍然隐约出现在页边缘 。所以埃尔斯伯格必须再次梳理像百科全书般的文件 来去除它们。当他准备好了将**份公文包大小的文 件交给一个纽约的复印店,然后在那里完成他的项目 时,他快速地*后一次翻阅了整个文件后震惊地发现 了有一页带有明显的未被修剪掉的“*密”记号。他 离开复印店回到便餐馆,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他在 那里一边装作漫不经心地享用甜面包和咖啡,一边秘 密地修剪掉残留的“*密”记号。 这项工作因为当埤警察对埃尔斯伯格断断续续地 拜访而不时地被打断。鲁索在广告业工作的朋友在处 理办公室的安保系统方面不是很有经验,由此带来的 结果是大量的无声警报——平均每周会出现3次烦人 的警察对一个似乎经常在深夜处理复印工作的男人进 行检查。在这种情形中埃尔斯伯格会漫不经心地将复 印机旁边桌子上的秘密文件掩盖住,然后礼貌地迎接 警察,等到警察离开后再继续他的工作。 为了,完成这项漫长的工作,埃尔斯伯格找了他 的妻子、朋友鲁索以及鲁索广告业的朋友来帮忙,甚 至他和他前妻所生的两个孩子——一个13岁另一个10 岁也来帮忙。(为什么埃尔斯伯格要把自己的孩子卷 入这项工作?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他希望自 己在联邦监狱中度过的未来时光,只能通过监狱中的 玻璃窗口同孩子们谈话时,孩子们至少能明白他究竟 做了什么以及他做这些事情的理由。) 虽然有了以上这种非专业团队的帮助,这个同时 *过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教育的分析家还是花费了超 过一年的时间,忍*着断断续续的苦闷与乏味,整理 完成了全套文件,并将这些文件在商业复印中心复印 了出来,*后创造出了8英尺高(2.44米)的一堆泄露 的秘密文件。如果以每页10美分的价格计算,整项工 作花费了埃尔斯伯格好几千美元。(鉴于通货膨胀的 原因,如与**类比,金额甚至超过了2万美元。)有 一次,他把一组文件寄送给参议员威廉·富布赖特 (wil.1iam Fulbright),参议员的助手礼貌性地说 要给他报销费用。但当埃尔斯伯格提出邮费总计需要 345美元后,参议院的助手马上收回了刚刚的承诺。 威廉·富布赖特后来告诉埃尔斯伯格,他会将埃尔斯 伯格为他提供的这份文件送到国会听证会上去,之后 同样也撤回了他的那个承诺。 美国*队的一等兵布拉德利·曼宁(Bradley Manning)被认定是世界上*有成就的揭秘者,不仅仅 是在泄露数量级方面大于埃尔斯伯格的五角大楼文件 ,相比于将7000多页的文件复印很多遍,曼宁的揭秘 方式就**容易了——前者就好像花费数月的辛勤劳 动去收获~季的庄稼,而后者却只需要在脸书 (Facebook)上的维尔农场(Fal·m vilk:)玩耍几个 小时。 曼宁在伊拉克作为一名低级情报分析员的时候将 一张标有“雷迪.嘎嘎”(Lady Gaga)的可重复读写 的光盘插入到他的个人办公电脑的光驱中,这台电脑 只能与*队高安全保密的IP路由网络(简称: sIPRNet)连接。SIPRNet处于一种空间隔离的状态: 它既不能通过插头连接到互联网也不能接收无线信号 。但曼宁能够轻松地将光盘上的音乐复制到电脑里或 从光盘中将其删除掉,同样他也可以将任何*密文件 刻录到光盘中然后花几分钟时间将它们删除。曼宁说 “我一边听音乐,一边跟唱着雷迪.嘎嘎的《电话》 (Telephone),同时偷偷导出可能是美国历***大 数量的秘密文件”,接下来他会在几个月后把这些东 西写出来。“这件事情简单且乏味。” ……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