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享家·了不起的创造!

探享家·了不起的创造!
作者: 鲍班贝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8.87
折扣购买: 探享家·了不起的创造!
ISBN: 9787508688282

作者简介

鲍班贝,及其团队,由一群来自国内的记者和撰稿人组成,他们最大的共同特征:丰富的非虚构内容写作经验,同时兼具视觉传达和品牌传播经验,除了热爱写作,他们大部分人都迷恋极限运动,汽车旅行和一切新奇并具有速度感的东西。

内容简介

1)科技改变生活 而他们改变科技 Technology Changes LIFE They Change Technology 构成计算机的元器件经历过电子管、晶体管与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埃尼阿克诞生于电子管时代,体积庞大,设计完成后的它占地约170 平方米,并且操作复杂,运算性能也很低下,与民众的实用需求差了十万八千里。值得庆幸的是,高科技并不仅仅在战争中发挥作用,有着创造性头脑的人们认为电脑的小型化和个人化是整个计算机革命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试图将其变为民用。首先,专家们在电子元器件体积的减小上大做文章—1954 年时已经出现了使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的计算机,到了1958 年,集成电路的使用更是使计算机体积大大减小。 但是这还不够。究竟要多小?说到“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苹果”。尽管苹果公司不是计算机的发明者,不是GUI( 图形用户界面)首创者,甚至也没有率先生产出智能手机,但是其“小而美”的设计理念影响了无数人。同时,经营策略也帮助这家公司成功占领了电子设备市场,领袖风头一时无两。苹果在个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显而易见,但这样的贡献并不是乔布斯独立完成的。 2)装置连接情感 体验诉说故事 DEVICE connects Emotion Experience Narrates the STORY “我们已经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信息量太大,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常常被淹没在无效的社交之中。科技的存在都是好事,与其反对它,不如接受它,我们想利用科技给大家带来情感的启示。”SeeekLab团队的创始人施伟嘉(Eddie)说。施伟嘉毕业于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有着独特的视角和人际交往能力,擅长发现微妙的细节。 施伟嘉是在一次展览上认识SeeekLab 的另一位创始人田力的。2012 年田力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取得了硕士学位,曾在厦门大学任教。离开校园后,他将精力集中在创新性科技装置的研发上,他的装置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中华世纪坛等国家核心展示机构展出,并多次参加国际知名展览和交流活动;现兼任清华大学创造未来实验室执行主任。 除田力和施伟嘉之外,SeeekLab 还有一位女性创始人黄译洁。黄译洁是悉尼大学传播学专业硕士毕业,喜欢通过周游世界的方式去开阔艺术设计的眼界,并保持对其的激情。她拥有对一切新事物、新玩法的敏锐嗅觉。 SeeekLab 擅长依据不同的主题和文化,打造具有功能性展示效果,甚至带来感官冲击的创意科技装置。“世界上最长的跷跷板”是团队成立之后的第一个新媒体装置。而后,他们为自闭症儿童完成的新媒体艺术展“大雨,声音和发光体”在厦门JFC 品尚中心开幕。在一个半封闭空间内,悬挂起能发光的雨滴形充气塑模。当用手轻拍雨滴时,所有的雨滴都会变换色彩,并在展厅内产生悦耳的响声。展厅内还设置了神奇的发光感应凳,当人们坐在感应凳上时,同样能引起整个空间内灯光和声音的变化。在这个环境中,所有的事物都因为“接触”而发生着变化。SeeekLab 希望借助这种体验,让孩子们去经历一种不需言表的默契。 “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没有创造,就没有进步,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因为人类了不起的创造,我们才得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孕育文明。 创造是人类有意识地对未知的探索。在探享家眼中,世界如同一块帆布,亟待扬帆起航。创造则是一场盛大的冒险,从无到有,破旧立新,伴随人类不断探索未来的生活方式,走向下一个新世界的黎明。 18 世纪60 年代,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展开,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开始取代个体手工。百年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迈进了电气时代。而20 世纪中叶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再一次让人类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强大驱动力。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离不开创造,而创造也永远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如今,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悄然到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 创造也并非局限于某一领域,它是教育、培养和实践的结合的成果。创造不仅限于科学,在艺术文化、人类情感及认知等领域内的创造同样饱含着极高的社会价值,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并温暖着我们的生活。这样的创造既有人道主义与人文情怀,也不乏科学的严谨求实和精雕细琢。 创造的灵感来源于不妥协,将原本看似无关甚至对立的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缔造新的可能。“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为此,我们采访了跨领域的技术专家团队、通过新装置探索现代社会沟通方式的“相机生命体”、使用古老传统乐器吹奏现代音乐的尺八演奏家、在建筑设计改造中思考人与社会关系的建筑家以及多位青年艺术先锋等国内外各界人士。通过对话,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灵感迸发的源泉;体会到他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不妥协的创造宗旨;看到他们挑战自我,不断激发自我的创造潜能;并预见到人类未来更加精彩、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在不妥协中创造,方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