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第3卷动乱的群像走向世界帝国)
作者简介
陈舜臣,日籍华裔历史作家。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中国台湾。通晓印度语、波斯语、汉语、英语、日语五种语言。数十年来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创作领域涉及小说、历史、随笔、游记等。 1961年开始推理小说创作,并先后荣获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是推理史上的首位三冠王,从而奠定了他在日本推理文学界的地位。1967年开始创作以中国历史为内容的作品,先后有《鸦片战争》《小说十八史略》《甲午战争》《秘本三国志》《太平天国》《耶律楚材》《秦始皇》《郑成功》《成吉思汗》《诸葛孔明》等名作问世,至今畅销不衰。
内容简介
这是东汉王朝的创建者光武帝刘秀的话。 执金吾就是负责维持首都治安的官员,相当于“ 警视总监”吧。担任这个职务,为了给人们造成威慑 的效果,服装华美气派,带领许多骑马的部下在市内 巡逻。刘秀年轻的时候就盼望自己也能担任这个英姿 飒爽的职务。 阴丽华是南阳郡新野县阴氏豪族的女儿,是一个 绝代美女。刘秀希望有一个风光炫耀的官衔,娶一房 漂亮贤惠的娇妻,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的理想 。 如果天下太平,刘秀作为地方豪族的子弟,只要 勤奋读书,靠关系得到一官半职,仕宦顺利,应该没 有问题。也有可能如愿以偿,当上执金吾。刘秀身材 高大,眉清目秀。执金吾这个职务重视外表的威严英 俊,容貌也是很重要的条件。 然而,刘秀不仅称心如意地迎娶美女阴丽华为妻 ,而且当上地位远远高于执金吾的皇帝。 有人被时代潮流所湮没,他是被时代潮流推上历 史舞台,连自己都没有想到。 与他情况相同的人,遍布全国各地。虽说他是西 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的后裔,但和汉朝皇室有这种 程度的关系的人恐怕有数千。 当时的地方豪族可以说是一种领主。从古墓出土 的他们的住所模型以及画像砖来看,豪族的宅邸高墙 环绕,感觉如同堡垒。他们究竟防范谁呢? 豪族既是大地主,也是当地的工商业、金融业的 垄断者。 农民地少,随时都可能失去土地。年成不好的时 候,不得不向当地的豪族借高利贷,如果无法偿还, 做担保的土地就被豪族收走。结果土地集中在少数的 豪族手里,大多数的农民就成为他们的雇农,有的人 几乎和农奴差不多。可以依靠土地生活的人还算是幸 福的,还有很多人失去土地,成为流民。为了活命, 流民形成集团,于是在各地就出现这样那样的“流寇 ”。碉堡一样的豪族宅邸就是为了防御“流寇”的袭 击。 光有高墙壁垒不够,还要有私兵,即所谓的“部 曲”。 关于部曲,有各种说法。表示武装集团规模大小 的,原本有“营”、“部”、“曲”、“屯”等名称 ,后来把其中的“部”和“曲”抽出来,组合在一起 。不论官兵还是私兵,都称为部曲,但后来逐渐变成 专指私兵,而且“部曲”指的不是“良民”。这里所 说的“良民”不是“善良”的意思,而是指自由民。 不是良民,就是非自由民,那就是一种奴隶。 无力偿还借贷,经常提供体力劳动以弥补,或者 吃住在主人家里,提供相应的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 ,他们不是自由民。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豪族的私兵 。唐朝的时候,“部曲”成为法律用语,地位比奴婢 稍高,但其意为不是自由的人。 流寇和部曲没什么两样。同样的人分属于两个阵 营。流寇袭击豪族,部曲抵御流寇的袭击。交战双方 人员的身份很相似。 豪族大多是如南阳刘氏那样的受封于各地的王、 列侯的后裔以及相关者。他们是地方的权势者,同时 也是产生中央政府高官的母体。 不言而喻,流寇是反体制派,地方豪族是体制派 。流寇和豪族立场不同,是相互对立的势力。然而, 王莽时代,竟然发生出人意料的情况:流寇和豪族这 两种对立的势力联合起来。 因为豪族转变立场,成为反体制派。从本质上说 ,豪族应该是体制派,不可能随意变成反体制派,是 被逼得走投无路才会发生转变。 逼迫他们的是王莽。王莽取得政权后,坚持复古 主义的方针,试图一切回归周代,而且复古的理想不 根据现实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说完全无视现 实。 其实流传下来的周代制度,其中很多东西已经被 儒家理想化。例如井田法,实际上在多大程度上得以 实施,还是个疑问。在现实社会中恢复这样的制度, 必然引起很大的混乱。 认为天下的耕地都是“王田”,这种想法本身就 是土地国有化的思想。改名狂的王莽把“奴婢”改为 “私属”。光是改名还无所谓,关键是还以法律的形 式禁止王田和私属的买卖。 人和土地——这是豪族的经济结构的基础。实质 上禁止对人和土地的所有权,无异于否定豪族的存在 ,自然引起豪族的反对。 由于豪族的反对非常强烈,不久王莽不得不取消 土地买卖的禁令。 货币制度的改革导致人心浮动,国家经济混乱。 王莽过于理想化,急功近利,实行过激的改革措施, 结果到处矛盾丛生。例如,把小钱熔化铸造大钱可以 获得巨大的利益,自然不断有人私自铸造。王莽以严 厉的刑罚取缔这些违法者。 刑罚过于严厉,违法者就逃到抗法者的阵营里, 流寇吸收他们,从而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势力。 王莽实施的盐铁专卖以及无息或低息的融资极大 地损害豪族的既得利益。豪族是工商业者,也是金融 业者,王莽政权实行的国有化政策,自然引起他们的 不满。 从西汉末期开始,土地被一部分豪族兼并的倾向 已经十分明显,于是颁布了限制土地所有的《限田法 》,然而收效甚微。西汉政府本身具有强大的豪族因 素,违背豪族利益的政策不可能成功实施。 王莽推行社会改革。他的理想其实很不错,如果 改革顺利进展,虽然会引起豪族的不满,但一般庶民 的生活会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改革操之过急,计划 不切实际,脱离现实,结果反而造成人民生活更加贫 困。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