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精品集(初中卷)
作者简介
策划、主编简介:周令飞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组委会主席 现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委员、中国鲁迅论坛组委会主席、日本胜山城博物馆顾问、中国台湾大陆节目推广总监、绍兴旅游同乡会常务顾问等。策划、主编并出版《鲁迅家庭大相簿》《鲁迅是谁》《镜匣人间——周海婴80摄影集》《鲁迅的艺术世界》等书籍。 徐建华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组委会秘书长。现任上海《东方教育时报》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著有《音乐小魔女》《淘气小妖网站》《来自外星的魔龙》《女巫网站》等,曾获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和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内容简介
阿婆和甜瓜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东校初二 周宜嘉 初夏是江城一年里舒适的日子。蝉声还是奄奄一息的样子,蚊虫对微温的空气尚存一丝疑惑不敢贸然出动,依山傍海的江城又收获了早期的水果和海产,女孩子们穿着得体的小花裙子,为小暑的江城灯火会做起准备。 夏至刚过,我却已急躁得要将脖颈上的鸭蛋取下来,省得走路时总有个物件晃来晃去,大人们奔来跑去还有闲空儿往我头发上搓一把,乐呵呵道:“小二,今年阿婆的甜瓜怎么熟得这样晚?” 我怎么知道?今年我上小学了,没时间给阿婆看瓜!何况阿婆可是个老古板,只肯把养瓜的手艺传给有天赋的人。 阿婆不是本地人,在她来之前,江城的老百姓很少吃瓜,她在山脚到半山腰之间自己开辟了一片瓜田。每年初夏,她拉着一辆掉零件的三轮车,装上瓜到城里去卖。她种出来的瓜非常可口,并没有甜得过分,反而脆得让人一口咬下去发出“哧哧”的声响,水分也足,姑娘家的都说是美颜佳品。 阿婆也不肯刻意宣传,每年先成熟的几个必定藏入小房子后面的井里,什么时候家里来人了,就拿出来招待。熟悉的街坊邻里也是每家一个,剩下的再拣好的拿出去卖。 从我记事起,就是阿婆在带我,我也不知道自己和她是什么关系。有人好奇问她,阿婆就随口说着:“小二啊?从瓜里蹦出来的!差点没卖出去呢!”就从这句话起,我心里总有些膈应,认为阿婆嫌弃我,于是自告奋勇去帮她看瓜、卖瓜,想证明自己很有用处。阿婆并不满意,四处托人给我找学堂,这样我便进了江城的公办小学读书。 因为家在山那边,学校让我住宿,阿婆一口答应,还拉过老师说这说那,后不忘叮嘱我听话,切莫生事。只是我上学晚,与比我年纪小的孩子一起,要我让着便是了。 学校生活平淡无奇,阿婆也不用通信设备,我便很少联系她了。只是这时候如不出来卖瓜,不几日草莓、西瓜、桃、李便都要上市了,到那时,甜瓜可就不好卖了。 于是,我找一个常来买瓜的熟人骑电瓶车带我去山里找阿婆,报酬是一个瓜,想来要是卖不出去了,便送给人家一个,也算是照顾照顾生意吧! 阿婆正躺在摇椅里乘凉,眯着眼瞧见是我,便也不起来,摇摇蒲扇点点头算是看到了。 当时已是傍晚,海边送来的凉风礼貌地从大山吹过,有几颗星星迫不及待地扯开浅青色的天幕,发出淡黄色的光。送我来的大哥已是满身大汗,抬手擦过额间,黝黑的脸上带笑:“阿婆,就这样把小二丢外面, 让人偷了可不好!”阿婆摸摸我的脸,也笑了:“他可精着呢,是不是说要给你个瓜当酬劳?”大哥摆摆手:“这点小事儿,哪用得着,我还有事儿,就不拿瓜了。”阿婆点点头,叫他灯火会时去自己的摊子上取。 小电瓶车驶远了,我问阿婆:“怎么今年要拿去灯火会上卖?”阿婆摇蒲扇叫我别啰嗦,今晚在家歇一段,明早回学校去。我回答:“已放假了,学校才不让回去住。”阿婆点点头,又问:“我前天让人给你送的鸭蛋呢?扔了?”我支支吾吾地嗯一声,不等她说话就去后院看瓜地了。 阿婆今年种的瓜比往年少了一半!怪不得她要去物价高的灯火会上卖!我有些恼,却不知该从何恼起。阿婆老了,自然没那力气去养那些宝贝瓜,我又赶去上学,没法帮她照看…… 我一回头,阿婆切了半个藏在井里的小瓜等我来啃,我二话不说抱过来就埋头大吃。幸好,瓜还是一样的味道,甜得正好,脆而饱满。吃完我抬起头,阿婆正看着我。那是一双慈爱的目光,我一时有些恍惚。 “阿婆?”我试探着叫她。 “小二,你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莫要种瓜了。” 我似乎有些听不清她在说什么,又问了一声,她只是从我手中接过瓜皮,嘴合得紧紧的,仿佛这辈子都不愿再说一句话了。 灯火会的时候,我吆喝得格外响亮,赚的钱比往年还要多,我得意地朝阿婆笑笑,她数着钱,只是点头。 这时蝉声慢慢响了起来。 (指导老师 袁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