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山城的实干家:钟敬英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跋山涉水赴边疆 1960年,山东省潍坊市 安丘县(今安丘市)一个小 村庄里,钟老大正坐在门口 沉默地抽着旱烟,皱纹此刻 在眉心拧成了一个结。省里 下来政策要修水库,这当然 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他 却有几番愁绪。此次水库修 建涉及迁村安置,家里本来 就不富裕,一年到头的口粮 全靠那几亩地。如今要离开 生活了几十年的土地,他如 割筋断脉,心里的不舍和忐 忑怎么都挥不去。 正在他犯愁的当口儿, 迎面来了个方脸黑面的汉子 ,“哥,做啥嘞?”这个汉子 不是别人,正是做完农活儿 回来的二弟钟子光。钟老大 早就想和兄弟商量商量,旱 烟吐出的白烟在空中散了又 聚,他也沉沉地吐尽了烦心 事。钟子光听了大哥的话, 没有接茬儿,却提起了另一 个话头:“哥,现在省里动 员青年到边疆参与建设,我 正想报名参加嘞。”钟老大 一听这话大吃一惊:“你要 援边?那可不是迁村安置搬 几里地,说是跋山涉水也不 为过。你可想清楚了?”钟 老大为兄弟的草率担心,程 度甚至超过了忧心搬迁安置 。钟子光有这个念头并不是 临时起意,早几年省里就动 员他们赴边援疆,那时候他 就在心里记下了这事。与其 说是正好赶上这个政策,不 如说是钟子光在时刻找寻报 效祖国的机会。1948年, 在那场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里,钟子光是战场上的一个 普通民兵,那时他只有22岁 ,主要负责抬担架。将近两 个月的作战经历,钟子光印 象最深的就是“跑”,“跑!” “跑起来!”“跑得再快点儿 !”只有这样才能救更多的 人。他目睹了无数英勇牺牲 的战友,在硝烟与炮火中, 他们的血肉和土地生长在了 一起。青山处处埋忠骨,他 深知这片土地受到了怎样的 创伤,也知道活下来的人肩 负着怎样的责任。“报效祖 国”几个大字早就在他心中 扎了根。“我想清楚了。我 是当过民兵的人,建设祖国 就是我的责任。去东北也就 是换个地方,还是在国家的 土地上。”钟子光的表情凝 重眼神坚毅,“哥,修水库 也一样,相信国家,国家是 一心为老百姓好的。”钟子 光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做的 总比说的多,认定的事就坚 定立场。钟老大了解弟弟的 心思,听了这几句话,不舍 和忐忑也烟消云散。“你去 吧,哥听你的,相信政策, 咱也搬。”钟老大拍拍弟弟 的肩膀,拿起农具干活儿去 了。 1960年初春,冬末的风 虽然还是刺骨,但太阳一照 ,却带了点儿春天的暖意。 伴随着这个小村热火朝天的 迁村行动,钟子光也带上妻 子儿女踏上了出村的路。妻 子李华芳紧紧地跟在丈夫身 后,她比丈夫大两岁,虽然 不识几个字,但勤劳善良。 1948年,她和钟子光刚结 婚,丈夫就要上战场,她知 道丈夫此去生死未卜,但还 是支持丈夫的决定。丈夫去 了战场,她独自担起了家庭 的重担。她虽然没读过书, 却知道没有国哪有家,丈夫 就是在保家卫国。如今来到 了和平年代,国家正需要人 建设边疆,她毅然紧跟丈夫 的脚步。一家人从村子出发 ,一路颠簸,下了旱路又上 水路,跋山涉水来到大连。 下了船再坐上火车,火车上 除了人还有猪羊。夜晚已至 ,人和动物都陷入沉睡。夜 幕下的东北平原开阔而平展 ,由大连开往吉林省通化市 的绿皮火车正不知疲倦地向 北缓行。这一家人不知道的 是,在遥远的吉林省通化市 ,他们不光要住进新家,还 将迎来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花儿开在野地上 1963年3月31日,农历三 月初七。连续的阴霾被突然 升起的太阳驱赶,朝霞铺满 了东方的天空。正在单位上 班的钟子光接到家里捎来的 急信,妻子半夜阵痛,现在 快要生了。他向单位请了假 ,飞速往家赶,迎着3月底 略带凉意的朝阳,刚踏进家 门,只听一声响亮的啼哭, 钟家的第六个孩子——钟子 光的幺女降生了。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