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场的五只角

五角场的五只角
作者: 周建新|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五角场的五只角
ISBN: 9787532190485

作者简介

周建新,退役军官/自主创业者/作家生于浙江桐乡。在上海五角场生活三十多年,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内容简介

一个古老的民问传说 早先,五角场是一片汪 洋大海,大约在唐末宋初 时期开始积淤成陆,原先 自太湖流向东海的吴淞江 ,经改道下游成了如今的 苏州河,原来的下游逐渐 形成了两条河,一条是虬 江,另一条是走马塘。这 两条河流从现在的复旦校 园分叉,一南一北,至包 头路附近汇合,流入黄浦 江。人们把这两条河流围 成的沙丘,称作“圆沙”。“ 圆沙”的中间有一条贯穿东 西的小河,被称作圆沙浜 ,后改为浣纱浜。浣纱浜 河畔有一座土地庙,叫做 圆沙寺,至今在安波路上 还存有其遗迹。先民们在 此耕地种田,纺纱织布, 繁衍生息。在当地民间, 流传着这样一个曲折动人 的神话故事。 在很久以前,东海的海 岸线在今天逸仙路一带, 五角场地区还处在一片浩 瀚之中。相传东海龙王残 暴无比,常常横施淫威、 兴风作浪,使沿海土地上 的广大百姓饱受洪涝之苦 。宋朝景德皇帝得知灾情 后,动了恻隐之心,一面 拨款赈灾,一面下了一道 圣旨,在今江湾镇万安路 东首(现文化花园小区附 近),建造了一座名为景 德观的道观,坐西朝东, 面朝大海。凡逢年过节, 乡民们以全牛、全猪、全 羊供奉龙王,祈求赐福, 以庇佑百姓平安。岂料龙 王爷毫不领情,依然肆虐 成性。 有一年,地藏王周游来 到此地,见此情景,心中 好不气愤,便令地方土地 公请精卫来填海,想要再 造一片陆地,把海岸线向 东推出50里。土地公奉命 圈出了一块土地,大致从 现在的新江湾城军_T路以 南、走马塘以北、黄浦江 以西这一地区,请精卫衔 来木条、石块、泥沙,从 此前的西海岸起始,一尺 一寸地向东方填埋。精卫 是一种最有恒心、最有灵 性的鸟,经过寒来暑往的 不断劳作,不知多少年以 后,终于达成了再造50里 地的愿望。此前常年受灾 、无家可归的乡民,陆续 来到这块新大陆。他们在 这里搭棚建屋、修篱种菊 、精耕细作,有的还到海 边结网捕鱼,过起了男耕 女织的安定日子。 然而,东海龙王不乐意 了。他想把这片新大陆吞 入东海,利用海潮倒灌, 兴风作浪,搅得这块新生 的土地泥沙四溅,寸草不 生,每年还有大批老幼百 姓被海浪卷走,葬身鱼腹 。到了明朝正德年间,有 一位名叫殷清(字西溪) 的九品官员,立志要为这 方百姓消灾弭祸。他辞去 了官职,在这块新陆地的 沿江地段,建造了一排东 西长一里多的房屋,供灾 民居住;又购来粮食六千 石、衣服上万件,接济灾 民。自此以后凡遇灾情, 殷先生就开仓济贫,依靠 他救济而活命的乡民不计 其数。逐渐在此形成了一 条由40多家商铺组成的街 ,即殷行镇。殷清死后, 乡民们为了纪念他的功德 ,在镇后垒土成山,叫做“ 依仁山”,并在山上为他修 筑了坟墓,塑造了雕像, 让子孙后代不忘他的恩德 。后来,殷清化作了这一 带的土地神,继续济世安 民。面对龙王的横暴,他 与景德观(当时已改作东 岳庙)供奉的七位神明一 同商议扼制龙王施虐的良 策。这七位神明是万历皇 帝敕封的唐宋时期著名的 忠义之士,分别是:东岳 左丞相刘耠,抗金名将蕲 王韩世忠、李若水、刘镝 ,唐朝平息安史之乱名臣 张巡、许远,还有因不屈 于元朝而投海的宋朝末代 皇帝赵呙。他们说,若他 在陆地作恶,神明们可仗 义制恶,稳操胜券;但龙 王身居海陆两地,若他在 海里施威,我等便无力抵 御。怎么办呢?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