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漫谈(修订本)](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40415/15/20240415154153807.jpg)
出版社: 文化艺术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9.40
折扣购买: 教学工作漫谈(修订本)
ISBN: 9787503949623
魏书生,1950年生,28岁起到中学任教。 魏书生从1986年起先后 任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市教委副主任,市教委主任、党组书记,另外还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全国中学学习科学 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 理事长等43项社会兼职。他始终不离教学第一线,坚持上语文课,1998年前一直当班主任。任市教育局局长时,除兼上课外,还做着不挂班主任名 的班主任工作。他是教书育人的模范。 20多年来,魏书生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港、澳地区作报告1400多场,上公开课1000多次,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主编、撰写 出版了20多本书。 由于成绩卓著,魏书生先 后获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 青年”、“全国十佳师德标兵” 等殊荣。
《公输》这么长的文言文都讲一节课,浅显的短的课文就更不多用时间 了。 这些年来,我经常外出开会,教学进度落不下吗?落不下。为什么,就 因 为我减少了讲读课上讲的时间。从1979年以来,我一直这样处理讲读课文, 少讲多读。教师少讲,学生多读,一节课讲一篇课文。极少数课文如《周总 理,你在哪里》、《出师表》等我才讲两课时。《周总理,你在哪里》并不 是因 为难懂才讲两课时,而是因为我极其崇敬周总理的为人,所以总要在课堂上 介 绍总理那些感人肺腑的事迹。 每节课讲一篇课文,原来教材30篇课文,加之有用两节课的,35节课也 讲完了。现在的教材增加到40课,减去自读课,讲读课和阅读课总共也不过 三十二三课。这些课就是多算一点,用40课时也能讲完。每学期语文教学课 时,以每周6节,共20周计,也有120课时。倘用40课时讲课文,10课时讲 知识短文,10课时作文,那还剩下一半时间,做什么?有了时间,做什么都 好办,学生自学,学生读书,我去开会,单元复习,系统复习,增加一些教 材 外的教学内容,如:教育心理学知识,国外科技动态,学习方法,名篇时文 , 其他学科相关的内容。 十年来,我之所以教得比较轻松,原因之一就是从讲读课文精雕细琢中 解 放了出来。当然精雕细刻地讲,有很多长处,但相对于我的实际,很明显就 弊 多利少了。我既然精雕细刻不起,就得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现在这条路。 这样走了十来年,觉得这“少讲多读”之路,也自有一些存在的道理。 讲得少,教师才更珍惜讲课的时间,仔细考虑哪是必讲的内容,哪是讲 了 以后学生能记住、能理解的内容。讲得少,学生才有可能记得住。人们正常 的 讲话速度是每分钟200字,讲10分钟就是两千字,一节课如果有一半时间讲 , 那就是4500字。即使其中有1/4的是必要的信息量,学生接收之后储存的可 能性也不大。即使当堂接收储存了1100多字的信息量,但其在大脑中全部长 期保存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即使大部分长期保存了,又有多少有再现的价 值 和可能呢?我读书时听老师分析课文,老师分析的话没记住几句,留下的, 还 是那些课文本身的内容。 读得多,学生才可能提高阅读能力。读的机会多,时间多,学生才自己 去 思考、琢磨、查字典、查资料、问同学,才能形成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只 有 学生多读书,多划分文章层次,他才可能形成划分文章层次的能力。如果每 篇 文章都由教师给归纳、讲解、抄录中心思想,学生没有机会自己去读,去归 纳,那没学过的文章自然就不会了解中心思想是什么了。即使讲过的,由于 没 有自己实践,没有去读一读、想一想的过程,过不久还是容易忘记。 一篇课文只讲一节课,能讲完吗?能。许多知识点,如字、词、文学常 识,学生在假期已自学过。倘必要,上课时,我强调提问一下,大部分时间 , 课堂上不讲。文章的层次划分、中心归纳,因已教给学生基本方法,则许多 课 文这两项也不讲。倘层次、中心用一般方法无法解决时,则用引导学生讨论 的 方法点拨一下。这样每课必讲的就剩下一两处写作特色了。重点突出了,内 容 又很少,讲起来自然容易,省时间。 漏掉了必要的知识怎么办?其实语文总体知识把握住了,一册书必要的 知 识也就把握住了。就这一篇课文来说,真没有必要到非讲不可那种程度的知 识。试问,从中语教材中挑最重要的10篇文章,砍掉它,换成别的同类文章 , 行不行?回答是肯定的。既然砍掉十篇最重要的文章都可以,那么舍弃某篇 文 章中的某个知识点,就更不影响语文总体知识了。既然漏掉可以,就不要怕 漏 掉。但重要的知识,还是不漏更好些。从复习的角度看知识,重要与不重要 会 看得更清楚,那时一看某课漏掉一个知识点没讲,再补上就是了。 如果讲某篇课文的时候,生怕讲得不全而被考试钻了空子,就面面俱到 , 那就太累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哪篇课文都可以展开来,出上一百道习题也 不 止。为了堵这些小题,而多讲不少内容,结果大讲特讲,不少讲精讲,学生 不 仅没记住这么多内容,结果连重点内容也被冲淡而无暇掌握了。 讲读课少讲多读的教法,十年来为我赢得了大量的时间。以每课书节省 1.5课时计,每学期就近50课时。有了这50课时,我就有了极大的主动权: 查 缺补漏,系统复习,强化重点,增学课外知识。所以在心理上感到教得很轻 松。 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