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名师精讲版)/阳光阅读](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0318/12/20210318124247120.jpg)
出版社: 阳光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2.70
折扣购买: 培根随笔(名师精讲版)/阳光阅读
ISBN: 9787552517422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出身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接受律师训练,成了律师,之后进入政界,1618年任大法官,获封男爵,1621年罢官乡居,5年后去世。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巨人中,培根被视作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崇尚科学与知识,同时,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广泛的人生问题,并以诗人的语言,写了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 《真理是一颗日光下的珍珠》是一本谈论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教育、伦理的随笔集。培根作为英国随笔文学的鼻祖,其随笔行文紧凑,文字隽永,警句迭出,兼具哲思与诗意,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
论真理[精读] 导读 真理是一把利刃,你可以用它切割食物,也可以用它 威胁生命。真理不可以轻易示人,虽然是危险的,却可以 雕琢出美丽的文明。 “真理是什么东西?”彼拉多当年玩世不恭地取笑说, 他提这个问题是不指望得到答案的。世人多数心随境变, 他们认为坚持一种信念就等于自带一种枷锁,会使思想和 行为无法自行其是。虽然作为一种学派的怀疑论早已消逝 ,但持这种观点者仍大有人在——尽管他们的观念未必像 古人那样清晰而透彻。 使人们宁愿追随诡言,而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不是 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也不是由于真理会约束人的幻想 ,而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恶习。后期希腊有 一位哲学家曾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不能理解,为什么 一些欺世诡言竞能如此迷人,尽管它们既不像诗歌那样优 美.又不像经商那样使人致富。我也不懂这究竟是为什么 ——难道人们仅仅是为了爱好虚假而追求虚伪吗?也许是因 为真理好像阳光,在它的照耀下人世间所上演的那种种假 面舞会,远不如在半明半暗的烛光下来得梦幻和华丽。 对世人来说,真理犹如珍珠,它需要在阳光的照耀下 才能变得明亮。真理不是那种红玉或钻石,需要借助摇曳 不定的烛光才能幻化出五色缤纷的浮光。 真真假假的诡言会给人带来愉快。一旦把人们内心中 那种种虚荣心、虚妄的自我估计、异想天开的揣想都消除 掉,许多人的内心将会显露出原来是那么渺小、空虚、丑 陋,以至于连自己都要感到厌恶。对于这一点,难道有谁 会怀疑吗? 曾有先哲责备“诗”,诬之为“魔鬼的迷幻药酒”。 因为诗不仅出自幻想,而且其中总有着虚幻的成分。但其 实诗又怎能比谬误更为诱惑人呢?真正可怕的,还不是那种 人人难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 的谬误与偏见。 尽管人是腐败的,但只要人接触到真理,还是不能不 被真理所征服。因为真理既是衡量谬误的尺度,又是衡量 自身的尺度。神圣的教义是——追求真理而与之同在,认 识真理要敢于面对,更要信赖真理而对之皈依,这也是人 性的崇高境界。在上帝创世的最初日子里,他首先创造了 知觉,其次是理智,最后赐给人类以良知的心智之光。上 帝把光明赐予混沌的物质世界,又在安息日以光明照亮了 人类的心灵,并且至今他还把神圣的光辉赐予他所恩宠的 那些选民。 有一派感性主义哲学家在许多方面是肤浅的,但其中 一位诗人却由于向往真理而流芳于世。他曾说过:“居高 临下遥看颠簸于大海中的航船是愉快的,站在堡垒中遥看 激战中的战场也是愉快的,但是没有能比攀登于真理的高 峰之上,而俯视尘世中的种种谬误与迷障、烟雾和曲折更 愉快了!”——只要这种俯视者不自傲、自满,那么这句话 说得的确好极了!是啊,一个人如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 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法律,永远只围绕真理的枢轴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