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协商民主译丛

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协商民主译丛
作者: (南非)毛里西奥·帕瑟林·登特里维斯|译者:王英津
出版社: 中央编译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8.00
折扣购买: 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协商民主译丛
ISBN: 7802113083

作者简介

毛里西奥·帕瑟林·登特里维斯(Maurizi0Passerin d’Entreves),南非开普敦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哲学、规范伦理、社会理沦,以及社会科学哲学。

内容简介

协商民主理论被看做是对这些制度和规范的缺陷的回应,向当代自由代 表制度提出了挑战。尽管在如此复杂的社会中,政治劳动分工是必要的,协 商民主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的分工方式。这种分工方式增加了公民参与的机 会,被认为是可行的和受欢迎的。同时在这种分工方式中,公民参与成为了 重要对话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使政治权威的形式更具合法性。正如自由理 论倡导的那样,协商理论关注建立解决冲突的制度,但需要意识到偏好和价 值取向可通过集体协商程序发生改变。协商政治促进了旨在增加相互了解的 政治对话:公民致力于通过讨论而非其他方法解决冲突,这依赖于理性协商 模式,而不是战略性或工具性模式。 史密斯和威尔斯强调了协商民主的三个核心特征,即它促进更可靠的合 法的政治权威体制、更明智的判断和更积极的公民认同。权威的合法性基础 ,源于协商理论的两个方面:包容性和民主对话。包容性包括出席和表达意 见:每个公民都可参与到政治对话中,并有被倾听的平等权利。民主对话促 进相互尊重并引导对公共利益的表达。总的来说,包容性和民主对话提供了 更合法和可信的政治权威体制。协商民主的第二个关键特征是它促进了更明 智的判断。通过吸收他人的知识和经验,协商环境可使公民扩大他们有限的 视野和纠正易犯错的观点;协商可减少“有限的理性”。最后,协商民主提 供了对公民认同更积极的理解,即承认在与他人相接触的过程中,政治参与 具有转化价值观和公民偏好的潜力。 因此,协商民主理论可视作为判断现存政治体制提供了三个标准:包容 性、协商和公民认同。但问题仍然是,如何使民主对话制度化。史密斯和威 尔斯区分了民主协商制度化的多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质疑国家机制而关注 公民社会中的各种团体,认为它们才是协商政治天然的场所。虽然一个活跃 的公民社会是协商政治的重要组成因素,但不能简单地回避国家制度。第二 个途径是以次等联合补充代表机制,第三个途径建议团体代表制度化和以协 商形式使多数人决策的规则合法化。史密斯和威尔斯承认这些建议的价值, 但认为并未有经验性案例证实这些想法,即使出现了少数案例也集中在检验 主流的制度上,如城镇会议、工厂民主、环境计划和宪法制定。 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