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中的多边贸易体系:以世贸组织制度变迁为案例
作者简介
柯静,复旦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2015年9月于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12月-2019年6月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挂职,研究方向为中美经贸关系和全球经济治理。近年来于《现代国际关系》《太平洋学报》《国际展望》等国内核心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承担政府部门课题若干项。
内容简介
导论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是美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所设计的世界经济体系蓝图三大支柱之一的国际贸易组织(ITO)“流产”后的制度遗留物,旨在促进战后经济复苏并减少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同时,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图通过多边主义为其全球霸权增加尊重与合法性的尝试,以一种制度性的自我约束换取其主导下的世界秩序更加持久稳定,减少其维系霸权的成本。世贸组织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成为当前多边贸易体系的核心。然而,维系这一多边主义框架的基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系中霸权国带有现实主义和工具主义色彩的动机和行动。也即,认为多边制度框架能够给其带来所希望的“回报”。但自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霸权国开始质疑当前的多边框架是否仍然符合其利益。特别是在GATT基础上成立的世贸组织,被本届美国政府视为导致其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和全球霸权地位衰落的重要根源,并开始采取打破制度性约束的方式,利用其强大的物质性权力施压世贸组织进行制度变革,实现规则现代化,旨在重塑更加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经济秩序,维护和巩固美国全球主导地位。目前,世贸组织的正常运作正在遭遇美国阻碍,上诉机构已经陷入停摆,今后若干年世贸组织现有制度势必面临变迁,多边贸易体系正在经历重构。因此中国如何未雨绸缪,早做研究与预案,确保未来规则和制度仍能体现中国利益,最大程度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乃是国际问题学者迫切的研究议题。本书将从世贸组织正在面临的制度变迁入手,通过重点分析主要行为体关于世贸组织规则现代化热点议题的立场、博弈以及变迁前景,探讨未来多边贸易体系的重构方向,聚焦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重大变化将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大国竞争态势加剧,全球贸易体系发生了新变化。本书以涉及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几个重要议题为抓手,分析在多边贸易体制变革的过程中,世界各主要经济行为体的诉求以及各自所起的作用,旨在探讨未来全球多边贸易秩序的走向,以及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重大变化将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