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金戈铁马(907-1368)/中华历史文脉故事

辽金元--金戈铁马(907-1368)/中华历史文脉故事
作者: 编者:张逸尘|责编:毛积孝
出版社: 河海大学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辽金元--金戈铁马(907-1368)/中华历史文脉故事
ISBN: 978756306522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白马青牛的传说 “契丹”在契丹语中是“镔 铁”的意思,即坚硬的铁。 契丹族以这样的称谓命名 自己的民族,体现了自己 民族的刚强、不屈不挠。 《辽史·地理志》中曾这样 描述契丹的疆土:“东至于 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 ,北至卢朐河,南至白沟 。”这足以体现契丹国当时 的边疆辽阔。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 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在 中国东北有两条河流:一 条河叫土河(今老哈河)。另 一条河叫潢水(今西拉沐沦 河)。在这两条河流的交汇 处,就是契丹族诞生的地 方。 根据《契丹国志》记载 ,契丹人的祖先是天上的 仙人,一位骑白马的仙人 从马孟山(今河北省平泉县 境内)沿着土河一路而来。 而有一位仙女忍受不了天 宫的寂寞,骑着青牛由平 地松林(今内蒙古自治区克 什克腾旗一带)沿着潢水而 来。正好在潢水以及土河 的交汇处木叶山,两人相 遇,一见钟情。这两位神 仙结成夫妻,后来生了八 个儿子。这八个儿子各自 繁衍,形成了契丹早期的 八个部落。 契丹人建国之后,辽太 祖耶律阿保机在两河交汇 处的木叶山给白马仙人和 青牛仙女建立了始祖庙。 他们称白马仙人为奇首可 汗,即契丹人的第一位可 汗。称青牛仙女为可敦, 即契丹语中“皇后”的意思。 据说始祖庙有南北之分, 奇首可汗在南庙,可敦在 北庙。契丹人并列祭祀奇 首可汗与可敦,香火不断 ,尤其是契丹人出兵打仗 的时候,必然要用白马青 牛来祭祀自己的祖先。 而在中国古代社会,对 于经济的繁荣与社会安定 ,我们一般都形容其“五谷 丰登,六畜兴旺”。但是马 用来打仗,牛作为农耕工 具,所以人们对于马、牛 异常珍惜。契丹民族以马 和牛作为祭祀物品,可见 契丹民族对祖先的尊重。 契丹古八部的统治 传说契丹族的奇首可汗 和可敦一共生了八个儿子 ,后来八个儿子各自繁衍 生息,形成了八个部落。 依据八个部落最初居住的 地名或者山川湖泊名,它 们分别为悉万丹部、何大 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 、日连部、匹契部、黎部 、吐六于部。因为这些部 落是史书上所记载的最早 的八个部落,所以这些部 落被称为契丹古八部。 契丹古八部是由最初的 八个父系氏族繁衍发展而 来的,彼此之间存在着血 缘关系。但是,当时各部 落独立活动,部落之间没 有共同的领袖。 古八部时期的契丹与中 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契丹部落居住在草肥水清 的地方,他们向中原地区 献上名马和兽皮,从而换 取部落中的其他生活必需 品。北魏登国三年(388),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对契丹 发起战争,契丹大败。太 延三年(437),契丹开始向 北魏朝廷进行朝贡。有一 次,契丹派遣莫弗纥何辰 前往北魏朝廷朝贡,受到 北魏皇帝的热情款待。何 辰被北魏朝廷的隆重场面 所震撼。回到契丹之后, 何辰向各部讲述了自己在 北魏的所见所闻,各部落 羡慕不已。因此,契丹各 部争先恐后向北魏朝贡。 为了方便契丹与北魏之间 经济的交流,北魏在边境 地区和龙(今辽宁朝阳)、密 云(今北京密云)之间设立榷 场。契丹以名马、毛皮这 些畜牧产品前往榷场与北 魏的中原人民进行贸易。 契丹各部落这种独立分 散的活动方式持续了将近 两百多年,直至隋朝末年 ,契丹各部落这种分散的 状况才有所改变。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以及 部落的繁衍,契丹人对外 扩张的要求日益强烈。与 此同时,周围强大的邻国 也不断侵袭契丹各部。在 这种情况下,契丹各部落 为了更好地抵御外族入侵 ,也为了氏族部落的内部 发展需求,各部落逐渐结 束了分散的活动状态,开 始走向了联合。 每当遇到战争状态,各 个部落临时结成联盟,推 选出一名酋长作为契丹领 袖,指挥部落对外作战。 当战争结束之后,这种联 盟状态解散,契丹各部落 回到分散的生活状态。虽 然契丹各部落为了生存, 已经开始联盟,但这种联 盟仍然具有松散性和暂时 性的特点。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