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黎明

全球化的黎明
作者: (澳)杰弗里·C.冈恩|译者:孔昱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71.76
折扣购买: 全球化的黎明
ISBN: 9787523606841

作者简介

杰弗里·C.冈恩 出生于澳大利亚,先后就读于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和莫纳什大学,拥有政治学、亚洲研究等相关学位,曾在老挝、文莱、新加坡及中国澳门等地任教,现为日本长崎大学经济学院名誉教授。 冈恩的学术旨趣,主要是研究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其著作包括《澳门史:1557-1999》《东帝汶:500年》《第一次全球化:欧亚交易,1500-1800》等。

内容简介

亚洲经济体迅速崛起的 全球趋势预示着历史车轮的 转动。在世界史学习者的印 象中,中国、日本和印度作 为丝绸、陶瓷和棉花的生产 国与出口国在前现代世界中 占据核心地位,而其人口和 经济规模也远超中世纪欧洲 国家。东南亚广阔的热带地 区作为香料和自然商品主要 来源地,也拥有灿烂辉煌的 文明。不论是柬埔寨吴哥寺 庙群,还是爪哇的婆罗浮屠 都令前往参观的游客心生敬 畏。至今仍然令我们感到困 惑的是这个历史上曾闻名世 界的贸易枢纽是如何从世界 历史舞台的中心跌落的。殖 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是否令本 土机构江河日下?抑或停滞 不前才是生活的必然属性? 而更为广泛的东南亚东部地 区是否值得拥有一部独立书 写的历史? 我们承认在东南亚地区 现代经济发展中,有关海上 贸易的讨论仍存在争议,尤 其是涉及社会、经济和文化 的多重影响。但是我们试图 通过提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 问题以深入探讨,如该地区 是否曾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 ,或者该地区是否仍处于欧 洲(和中国)核心的外围? 我们还想获知欧洲介入所导 致的转变发生的时间及其性 质。我们希望能够确定当地 的冶金、瓷器、纺织品等生 产中心,正如我们试图调查 当地与外国商业社区间的动 态交流一样。在欧洲干预所 开启的“商业时代”这一背景 下,我们能否在更广阔的东 亚-东南亚地区找到一场产 生于17世纪但直到现代才得 以平息的危机? 与我早先的著作《首次 全球化:欧亚互动(1500- 1800)》[First Globalization: The Eurasian Exchange(1500 -1800)]一样,本书力求捕 捉物理和文化边界的流动性 与模糊性,特别是在现代民 族国家体系出现之前。即便 如此,本书将位于中印之间 广阔的热带地区定位为一个 与全球相连且时间相关的“ 世界区域”,展现了当下世 界史书写的全新关注点。第 一次全球化强调内在文化与 知识层面的动态关联,正是 基于此,欧洲得以在文艺复 兴与宗教改革的知识磨砺中 脱颖而出并超越亚洲更早地 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本 书则试图借助一个相互连通 的宏观区域支持亚洲经济早 熟说。该区域因贸易而形成 ,却在跌跌撞撞中走过10~ 18世纪并走向终结。这主要 是由外部因素,尤其是西方 的崛起造成的。 东亚地区主义学派 在写作过程中,我受到 了修正主义作品的影响。与 传统上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 观不同,这些作品认为东亚 在18世纪鼎盛时期实现了高 度的和平、繁荣和稳定。该 观点认为,中国及其朝贡贸 易体系保障了这一时期的繁 荣,为东亚-东南亚广大地 区非官方贸易的蓬勃发展搭 建了地缘政治框架。尽管有 反对观点称中国清朝时期和 日本德川时期都严格限制海 上对外贸易,但贸易依然在 其边缘地带进行着。值得注 意的是,福建成为联系中国 沿海与琉球、日本、东南亚 的纽带,一如日本(和朝鲜 )在长崎等九州岛海岸内外 的不同地方都有对外开放的 窗口一来自葡萄牙、荷兰和 中国的商人在此源源不断地 开展了大量贸易活动。 自亚当·斯密(Adam Smith)以来,全球白银贸 易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的认 可。但是在新东亚地区主义 范式中,认识白银的流动是 理解交换机制的核心,亚洲 白银流动甚至先于欧洲掠夺 美洲白银而出现。在本书重 点关注的1000-1800年这段 时间里,与出口自西属美洲 数额相当的大量日本白银( 以及后来的铜)被用以换取 中国和越南的丝绸、菜以及 其他热带地区的商品。新来 的伊比利亚人和北欧人也用 印度棉花、鸦片等一系列亚 洲商品换取白银以购买梦寐 以求的东方丝绸、陶瓷,以 及茶叶。 抛开东亚的儒家传统, 着眼分析相邻国家集团间的 相互依存与互动时,我们发 现除东南亚、中亚和东北亚 以外,东亚也是一个超级区 域,而中国是该区域体系的 中心。“东亚地区主义学派” 兴起的推动力并非来自中国 而是源于包括日本研究人员 在内的国际学者。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