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演录(2004-2006)](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124/01/20221124012507732.jpg)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南怀瑾讲演录(2004-2006)
ISBN: 9787506074902
南怀瑾,华夏智业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 青年时代,正值抗战军兴。南怀瑾先生毅然辞亲远游,曾任教于中央军校,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其服务社会大众。其时,每逢假日闲暇,胤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复于青城山灵严寺,有缘结识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遂拜门墙,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追随袁先生左右,潜心研修佛学。1943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闭关三年间,遍阅《大藏经》万万卷,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至终身受益无穷。1945年,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传,佛法修持更为精湛,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证,被承认为密宗上师。
魏峰(班长):我们很荣幸请到了国学大师南老师 ,这 非常不容易,南老师从来不出来讲,但今天很给咱们 同学面 子。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南老师给我们作一场精彩 的 演讲! 南师:诸位先生,今天我是被逼出来的,这位班 长(魏 峰)很有办法,几次找到我的好朋友,逼我出来讲, 害大家 不远千里赶到上海来,很抱歉!因为我年纪大了,出 门不方 便。可是今天要讲的题目,我现在还不知道。 我今年八十七岁了,不算高龄,也不算低龄了。 对自己 评价八个字,平生“一无是处,一无所长”,不是故 意谦虚, 是真的。 这几年,我在提倡儿童智慧开发的教育,大概诸 位还不 知道。一般人都认为我在提倡儿童读经运动,其实不 是读 经。因为我从小到现在,感觉到中国文化是个大问题 ,尤其 是现在,文化没有根了,所以我提倡重新读书。在我 的观念 里头,现在三四十岁左右的人都没有希望了,文化要 靠新的 一代才行。如何建立中国文化跟人类的文化(还不是 世界的 文化)合流,开展人类未来的前途,是一件极为重要 的事。 在我的观念里,中国未来的前途关系人类的前途。 因为我自己是读古书出身的,对教育有个观感。 我从小 读古书是在家里读的,以前在家里读书叫私塾,请的 老师都 是清朝的遗老,有的是秀才、举人,甚至还有进士、 榜眼。 那个时候,这些老先生一边教书,一边感叹,感叹世 风日 下,人心不古,我们听了就讨厌。等自己到了三十几 岁的时 候,自己也在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到了五十 岁以 后,感叹更重了。到了六十岁,突然改变了,觉得大 概千古 以来大家都是这样感叹的。其实没有关系,我就告诉 老前辈 们,你不要担心,你我死了,明天太阳照样从东边上 来,时 代会演变得更好,不过观念不同,价值不同而已。 到了近一二十年又不对了,感到我们自己的文化 没有根 了。要说接受西方文化,也没有好好接受,也不懂。 事实 上,西方文化可以给我们做一个很好的参考。我常常 感到, 国家亡掉了不怕,还可以复国,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 了,就 永远不会翻身了。因此,我这几年提倡小孩子们要读 书,要 背书。小孩子不背书没有用,当然不是背现在的书, 现在的 书背了没有用。现在的教育演变很有趣,小学读的书 ,到了 中学没有多少用了;中学的书,到了大学没多少用了 ;大学 的书,留学又没有多少用处了,不晓得读的什么东西 。 以我的经验,我今天还能和大家吹牛,人家说我 有学 问,我就笑,我这个还叫有学问啊?实际上一辈子在 外面卖 弄的,就是十三岁以前的东西。比如《资治通鉴》, 十三岁 以前,我已经圈点过三次了。古书没有标点,我一边 读一边 圈点,每一遍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不懂的地方拿给 老师 看,这样就会背来。以前我们读书叫读书,现在读书 叫看 书。以前我们读书,像现在朗诵白话诗一样,朗声念 出来, 唱的。这样读下来,也圈点过了,就会记得住。到了 现在, 比如《资治通鉴》,提到哪一段,心里就会现出那个 影像, 甚至在哪一页,哪一段,都还记得。 我现在发现,几十年教育的演变,不但读的书没 有用, 还浪费了孩子们的脑筋,把孩子们的身体都搞坏了。 因此, 我也感觉到有个重点的问题,这样的教育下去,很多 小孩子 会变成精神病,我看这很严重。所以我常说,我在书 上写的 也有,几十年前就讲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期威 胁人类 最大的是肺病,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二 十一世 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 代了, 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孩子们精神都有问题了,归结起来 是教育 的问题,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 在 教育。 对目前的教育,我的感慨非常大。如果在座的有 哪一位 学者研究教育的,把推翻清朝以后的教科书找出来, 对比研 究,会发现这个时代的变化太大了。今天编的教科书 ,在我 看来,讲句不好听的话,不屑一看。这个教育怎么办 ?尤其 看到现在的小孩子们,书包背得很重,大家的目的, 都是为 了考试。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