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第5卷草原疾风复兴与明暗)

中国的历史(第5卷草原疾风复兴与明暗)
作者: (日)陈舜臣|译者:郑民钦
出版社: 福建人民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90
折扣购买: 中国的历史(第5卷草原疾风复兴与明暗)
ISBN: 9787211063666

作者简介

陈舜臣,日籍华裔历史作家。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中国台湾。通晓印度语、波斯语、汉语、英语、日语五种语言。数十年来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创作领域涉及小说、历史、随笔、游记等。 1961年开始推理小说创作,并先后荣获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是推理史上的首位三冠王,从而奠定了他在日本推理文学界的地位。1967年开始创作以中国历史为内容的作品,先后有《鸦片战争》《小说十八史略》《甲午战争》《秘本三国志》《太平天国》《耶律楚材》《秦始皇》《郑成功》《成吉思汗》《诸葛孔明》等名作问世,至今畅销不衰。

内容简介

西扩风波 我曾访问过喀喇汗王朝的遗迹罕诺依,地点在距 离现在的喀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大约三十 五公里的地方。 说是遗迹,目光所及,只是连绵起伏的沙丘,没 有任何看似建筑物形状的东西。这也许就是土坯建造 的城镇的最后命运吧,可同样是土坯建筑,与吐鲁番 盆地的高昌、交河古城相比,这里的荒废令人惨不忍 睹。与其说是荒废,不如说感觉是融化得荡然无存。 不过,目光从稍稍隆起的土块笔直看过去,似乎能模 糊分辨出遗构的形迹。另外,这里似乎也在进行小规 模的考古发掘。 喀什自古以来就是西域重要的城市,从库车(龟 兹)通往吐鲁番的天山南路,翻越帕米尔通往印度的 道路,沿昆仑山北麓经过和田(于阗)、楼兰抵达敦 煌的西域南道等都要经过这里。西域的城镇在不同的 时代位置经常会发生变化,例如现在的吐鲁番县城原 先在高昌城的西面十六公里处。在喀喇汗王朝鼎盛的 10世纪至12世纪,现在满目荒凉的罕诺依才应该被称 为喀什。 这是喀喇汗王朝的陪都,“汗”是“王”、“诺 依”是“宫殿”的意思,所以应该是相当于首都的政 治文化中心。 喀喇汗王朝是建立在中亚草原上的政权。10世纪 后半期,它消灭了葛逻禄,将其首都八喇沙衮直接作 为自己的根据地。被消灭的葛逻禄族无疑正是加入唐 朝高仙芝的部队、在塔拉斯的战斗中反水阿拔斯王朝 的葛逻禄军团的末裔。当时一则有名的故事是:由于 唐朝军队的败北,抄纸工被俘虏,使得造纸术流传到 西方。 塔拉斯战役发生在751年,从那个时代开始,葛 逻禄族就作为中亚的重要势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后 来被喀喇汗王朝所取代。 草原上的各游牧民族十分强悍,一旦南下成为绿 洲里的居民,从事农耕和贸易活动,往往军事力量就 明显虚弱下来,喀喇汗王朝也无法逃避这种命运。这 个王朝的始祖名叫萨图克·布格拉汗,据说在公元 960年改宗伊斯兰教。 如果这个传说可信的话,他的改宗应该是在北宋 太祖即位那一年。这是世界文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 一件事,因为它成为虔诚的佛教徒疾风暴雨般转向伊 斯兰教的起点。 塞尔柱族比喀喇汗王朝稍晚一点从草原南下,后 来创建起一个大帝国,但在11世纪初还只是一股小势 力。在喀喇汗王朝与伊朗系的萨曼王朝争斗的时候, 塞尔柱抓住这个时机迅速崛起。塞尔柱的首领支持萨 曼王朝与加兹尼王朝对抗的同时,采取与喀喇汗王朝 结盟的态势,在从中亚至伊朗、埃及、小亚细亚的辽 阔地区构筑起巨大的帝国。他们皈依伊斯兰教,被阿 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任命为“苏丹”。 位于联结黑海与地中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北岸的 城市国家拜占庭,以是古希腊、罗马的嫡系为自豪, 但在宗教上属于基督教国家。拜占庭受到塞尔柱的压 迫欺辱,甚至皇帝都被他们俘虏过,连东西方的贸易 权都被威尼斯商人所掌握,圣地耶路撒冷也落到塞尔 柱手里。于是,拜占庭皇帝科穆宁以朝拜的基督教徒 受到迫害为由要求罗马教皇出兵。 先建立的伊斯兰国家喀喇汗王朝受到后建立的塞 尔柱的压迫。因为喀喇汗王朝统治的地域过于辽阔, 其弱点就是缺少统一性。各地的地方政权变成独立王 国,甚至还互相争斗。尤其是首都八喇沙衮位于西部 ,受到塞尔柱的压力更加强大,最终只好臣服。 另一方面,以罕诺依,即喀什为根据地的喀喇汗 系政权可以凭借天山、帕米尔的险要地势,同时与伊 朗系的邻国加兹尼王朝缔结友好关系,获得相当繁荣 的发展。这可以说是外交的胜利。 从罕诺依的古代遗址中发现很多铸有“天圣元宝 ”的铜钱。天圣是北宋仁宗从1023年至1032年的年号 。作为伊斯兰教国家,喀喇汗王朝不仅面向西方的麦 加,从铜钱的出土也可以知道,它与东方也有交流。 可以想象,在东西方的通商贸易中,喀喇汗王朝发挥 着一定程度的作用。 罕诺依遗址虽然荒凉,但放眼望去,远方的景色 令人神往。南面,公格尔山(7719米)、公格尔峰( 7600米)、慕士塔格山(7546米)等帕米尔高原的巍 峨群山银装素裹,连绵不绝。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慕 士塔格山峰格外陡峻尖峭。北面是胡麻塔勒山,如一 扇屏风。它并不高,地图上找不到它的标记,但是当 地人对它情有独钟,因为它是发生过类似罗密欧与朱 丽叶那样爱情悲剧的舞台。 罕诺依遗址的主人公喀喇汗王朝最终是什么样的 命运呢?从草原南下进入绿洲,变得有文化修养,创 作出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然而,面对更强大的势力 ,它很快就遭到毁灭的命运。 灭亡喀喇汗王朝的是哈喇契丹势力,哈喇契丹意 为“黑色契丹族”。 从唐代开始,契丹族就是塞外的强悍民族,让中 国感到害怕。唐玄宗时代,安禄山之所以能够兼任三 镇的节度使,成为大军阀,后来发动叛乱,就是因为 他在与契丹的作战中立有大功。前面说过,五代时代 ,契丹族把燕云十六州收归己有,基本上变成了中原 国家,定国号为辽。 后来,契丹族的辽受到在东面崛起的女真族的金 的压迫。宋朝为收复失地,与金联合共同夹击辽国。 1125年,四面楚歌的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军俘虏 后投降。辽国自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历经九代约二 百一十年后灭亡。 契丹族政权虽然灭亡,但是一部分不愿意臣服金 国的契丹人逃到西部,建立起新的契丹族政权,其主 要人物就是辽国宗室的耶律大石。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