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
作者: (意)毛里齐奥·斯卡尔帕里|责编:许宗华|译者:许家桐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17.00
折扣购买: 古代中国
ISBN: 978750575553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新石器时代 从数百处旧石器时代遗 址和化石沉积物的发现可以 看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 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大量 的石器工具和骨头碎片使科 学家能够探寻南方古猿的后 代——原始人的足迹。 智人出现在冰河世纪末 期,大约距今4万年前,比 他的远亲元谋人(170万— 160万年前)、蓝田人(70 万—65万年前)和北京人( 70万—20万年前)要晚得多 。戏剧性的改变发生在公元 前10000年到公元前9000年 之间,气候的变化让冰川开 始消融,肥沃的河谷形成, 海岸线增长,适合永久居住 的栖息地出现了。 狩猎采集者和渔民在这 个时期已经组成游猎部落, 建立起村庄,并定居下来。 他们开始耕作土地,饲养家 畜,并且开始制作陶器和石 质工具,这一时期通常被叫 作新石器时代。 中国许多的考古遗址都 提供了这些早期文明存在的 证据,考古学家以发现这些 文明的地点命名这些遗址, 并按照发掘出来的陶器种类 进行大致分类。由于区域差 异和共同因素并存,往往很 难重建各种聚落之间的关系 和它们的时间顺序,这表明 贸易网络的存在和发展的连 续性。关于这众多的新石器 时代文化,人们提出的时间 猜想各不相同,有时甚至是 相互冲突的。 中华文明是在这种地域 互动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 的,公元前221年建立的大 秦帝国在政治层面上巩固了 漫长而复杂的大一统进程的 成果。这个进程从最初的原 始社会就开始了,而大一统 局面的巩固也最终导致了一 种文化样式的普及。 最早的一批新石器时代 遗址发现于福建、江西、广 东、贵州和广西等南方省( 自治区)(前10000—前 9000)和北方的辽河地区 (兴隆洼文化,前8500—前 7000;新乐文化,前7000 —前5000)。还有大量证据 表明,公元前6000年以来 ,中部、北部和沿海地区的 聚落也在不断发展。其中最 发达的区域是黄河流域及其 支流渭河流域,以及再往南 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 候干燥,北方地区的农业基 本以种植粟、黍为主,而在 气候温暖湿润的南方,人们 则以种植稻类作物为主。 以河南、河北、山西和 陕西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北方 文化,用其中两个考古遗址 的地点命名为磁山-裴李岗 文化(前6500—前4900)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还 有一些年代更久远的聚落也 属于磁山一裴李岗文化。该 文化的特征是他们有着极为 先进的石器制造技术,使用 表面粗糙的红色或者棕色陶 器,饲养猪、狗和种植粟、 黍。在一些墓葬中发现的陪 葬品表明他们有某种宗教信 仰。之后仰韶文化在同一地 区发展起来(前5000—前 3000),是最著名的、研 究资料最多的新石器文化, 其1000多处遗址分布在从 甘肃和青海沿黄河流域向东 延伸的广阔区域内。 半坡遗址(前4800—前 3600)位于陕西省,它建 在一个巨大的圆形台地上, 周围环绕着一条很深的防御 沟渠。半坡是早期仰韶文化 的代表。房屋的形制和结构 ,比如下沉的地面(半地下 式)和牲畜的围栏,都表明 了该部落成员没有很明显的 等级差异。和各个坟墓的情 况一样,各个房屋在外形、 大小方面也没有什么差别, 村落的中央有一座大型建筑 用于村落成员的公共生活。 半坡文化出土了各种形状的 红陶碗、壶和花瓶,但都不 是用快轮(快速陶轮)制成 的,器皿上装饰有几何、人 脸、鱼和鹿的图案,并标有 类似原始书写形式的符号。 石制和陶制的纺轮,以及陶 皿底座上的纺织品印痕,都 是纺织业发展的标志。半坡 陶器上出现的波纹和开口螺 旋纹在之后的庙底沟文化( 前3900—前3000)流行开 来。 P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