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顶梁柱--央企楷模报告文学作品集(第1辑)](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306/03/20230306035124804.jpg)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3.70
折扣购买: 大国顶梁柱--央企楷模报告文学作品集(第1辑)
ISBN: 9787521202823
1
邢继和他的“华龙一号” ——记中核集团核电工程公司首批央企楷模邢继 ◎文/杨献平 一 所谓核电,就是利用原子核内部蕴藏的能量产生电能。1951年8月,美国的原子能委员会在爱达荷州的一座钠冷快中子增殖实验堆上,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能发电实验,并获得成功,自此开启了人类利用原子核发电的 时代。 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具有相对性的。核电也不例外,一方面以较小的物体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为人类利用,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放射性又令人怀有巨大的担忧。其实,这种福祸相依的状态,大致也反映了大自然的本质与人类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 很久以来,对核电我就心有疑问,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当然,对此类事情,还有些不情愿、甚至强烈的担忧和恐惧。这里面的原因,一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福岛的核事故后果至今仍在持续。在此之前,还有美国的三哩岛核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这三起重大核事故,使得人类对于核能及其巨大的毁灭性的力量,有了深刻而又持久的惊悸与戒心。如果再加上1945年8月6日的广岛原子弹事件,就构成了全世界迄今为止对核武器和核污染最恐怖的记忆。二是作为一个和平主义和环保主义者,尽管很多时候,我对核武器与核电这两者的概念及其应用实践一头雾水,并不知道怎么去参与和解释,但也觉得,现如今,再没有什么比环境、世界和人类拥有一个安全的生存发展空间更重要的事情了。 带着这些疑虑,我来到位于北京西三环的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秋天的北京,蓝天流云,大地清朗。“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接受了我的采访。 “华龙一号”,多次被李克强总理提及,名头足够响亮。但我觉得,作为“华龙一号”的总设计师,邢总给我的第一印象,与他从事的科技工作完全不相符。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的仪态:儒雅、和蔼而又沉静。他的个子显然要比他的家乡——四川人群的普遍身高高出许多,甚至我这个北方人都矮他一头。邢继方脸,略有点显瘦,头发茂盛,但其间也落下了霜雪。坐下来,邢继用一种温和的眼神看着我和在座的其他人。 一开口,邢继就是标准的京腔。我暗自诧异。没见到他之前,我按照经验和想象,在科技工作当中“呕心沥血”多年的邢继,要不就是因为常年趴桌子,腰背有些弯,口舌木讷的老学究;要么,就是说话极快、无暇向任何外行解释他所洞晓与深谙的科技领域的任何问题的“大忙人”。 邢继说,你提问,我回答。我则说,邢总,我是来采访您和您的“华龙一号”的。当然,还有您带领的这个团队,但最主要的是您和您的“华龙一号”。邢继点点头,还是一脸温和的笑意。 二 邢总介绍说,核电站与火电站的发电过程类似,都是热能—机械能—电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是热源部分,也就是说,火电站是通过化石燃料在锅炉设备中燃烧,进而产生热量,而核电站则是通过核燃料链式裂变反应产生热量。 核电的主要燃料是铀,英文名Uranium,由德国化学家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于1789年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就用1781年新发现的一颗行星——天王星(Uranus)命名它为uranium,元素符号定为U。在自然界中铀存在三种同位素,无疑它们都带有放射性,拥有数亿到数十亿年的半衰邢继和他的“华龙一号” ——记中核集团核电工程公司首批央企楷模邢继 ◎文/杨献平 一 所谓核电,就是利用原子核内部蕴藏的能量产生电能。1951年8月,美国的原子能委员会在爱达荷州的一座钠冷快中子增殖实验堆上,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能发电实验,并获得成功,自此开启了人类利用原子核发电的 时代。 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具有相对性的。核电也不例外,一方面以较小的物体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为人类利用,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放射性又令人怀有巨大的担忧。其实,这种福祸相依的状态,大致也反映了大自然的本质与人类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 很久以来,对核电我就心有疑问,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当然,对此类事情,还有些不情愿、甚至强烈的担忧和恐惧。这里面的原因,一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福岛的核事故后果至今仍在持续。在此之前,还有美国的三哩岛核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这三起重大核事故,使得人类对于核能及其巨大的毁灭性的力量,有了深刻而又持久的惊悸与戒心。如果再加上1945年8月6日的广岛原子弹事件,就构成了全世界迄今为止对核武器和核污染最恐怖的记忆。二是作为一个和平主义和环保主义者,尽管很多时候,我对核武器与核电这两者的概念及其应用实践一头雾水,并不知道怎么去参与和解释,但也觉得,现如今,再没有什么比环境、世界和人类拥有一个安全的生存发展空间更重要的事情了。 带着这些疑虑,我来到位于北京西三环的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秋天的北京,蓝天流云,大地清朗。“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接受了我的采访。 “华龙一号”,多次被李克强总理提及,名头足够响亮。但我觉得,作为“华龙一号”的总设计师,邢总给我的第一印象,与他从事的科技工作完全不相符。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的仪态:儒雅、和蔼而又沉静。他的个子显然要比他的家乡——四川人群的普遍身高高出许多,甚至我这个北方人都矮他一头。邢继方脸,略有点显瘦,头发茂盛,但其间也落下了霜雪。坐下来,邢继用一种温和的眼神看着我和在座的其他人。 一开口,邢继就是标准的京腔。我暗自诧异。没见到他之前,我按照经验和想象,在科技工作当中“呕心沥血”多年的邢继,要不就是因为常年趴桌子,腰背有些弯,口舌木讷的老学究;要么,就是说话极快、无暇向任何外行解释他所洞晓与深谙的科技领域的任何问题的“大忙人”。 邢继说,你提问,我回答。我则说,邢总,我是来采访您和您的“华龙一号”的。当然,还有您带领的这个团队,但最主要的是您和您的“华龙一号”。邢继点点头,还是一脸温和的笑意。 二 邢总介绍说,核电站与火电站的发电过程类似,都是热能—机械能—电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是热源部分,也就是说,火电站是通过化石燃料在锅炉设备中燃烧,进而产生热量,而核电站则是通过核燃料链式裂变反应产生热量。 核电的主要燃料是铀,英文名Uranium,由德国化学家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于1789年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就用1781年新发现的一颗行星——天王星(Uranus)命名它为uranium,元素符号定为U。在自然界中铀存在三种同位素,无疑它们都带有放射性,拥有数亿到数十亿年的半衰期。此外还有12种人工同位素(铀-226~铀-240)。铀化合物早期被用于瓷器着色。1841年,佩利戈特发现,克拉普罗特分离出的“铀”,实际上是二氧化铀。他用钾还原四氯化铀,成功地获得了金属铀。1896年,有人发现了铀的放射性衰变。1939年,德国化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了铀的核裂变现象。 核电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生产蒸汽的核岛(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另一部分是利用蒸汽发电的常规岛(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核电厂使用的燃料一般是放射性重金属铀或钚。核燃料在一种叫做“反应堆”的装置内发生裂变,产生大量热能,然后再用高压下的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蒸汽,通过推动汽轮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再由电网送到四面八方。 这就是最普通的压水反应堆核电厂的工作原理。 以上这些,算是邢总对我的简单科普。对核科学,乃至其他具体的学科领域,我完全是隔膜的,也是名副其实的“盲众”之一。通常,我们习惯于人云亦云,习惯于不做探究和自我思考的夸大或缩小,也习惯于两极思维或难圆自说的情绪化表达。比如对核工业的认知,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注重了可能的核事故发生,尽管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非常之小,甚至不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飞来横祸,可还是要盲目地参与抵制,甚至把这种事物的作用说得一无是处,将从事核工业乃至与核有关的人和事,看得一无是处,甚至咬牙切齿,恨不得其不存在,眨眼之间化为乌有而后快一样。 科学技术一方面使得我们对这个世界乃至宇宙的发现和认知更趋理性与广泛;另一方面,则使得人类自觉地产生诸多的由此及彼的联想和实践。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自然规律都相同;在一个小体积范围内的万有引力和某一加速系统中的惯性力相互等效。这种发现,在科学史上当然是开创性的,但其实质又与中国的阴阳学说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即,事物都有相对性,或者说,宇宙之间任何物体的存在,都是不断地平衡运动的结果。 正如邢继所说:“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其本意是为了造福人类,帮助人类更好地认清自己、认清自然,并且利用这种认知让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下去,还要生活得更好、更幸福一些。可是,有时往往事与愿违,至少到目前总是存在着普遍的‘两面性’: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为此付出代价。这不是科技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认识和试图利用自然规律的过程本质就是如此。尽管有时候对此感到完全无能为力,但人类绝不会停止发展的脚步。只能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探索,纠正或尽力规避发展过程中的过失。” 三 2016年1月16日19时51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典礼”,其中与屠呦呦等一起上台领奖的人中,就有邢继。邢继的获奖理由是:“邢继和他的团队从‘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出发,让中国核电的安全性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中国核电的安全性”“世界先进行列”和“世界上第四个拥有独立自主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等关键词,构成了邢继和他的“华龙一号”的形象和实质,也是他作为总设期。此外还有12种人工同位素(铀-226~铀-240)。铀化合物早期被用于瓷器着色。1841年,佩利戈特发现,克拉普罗特分离出的“铀”,实际上是二氧化铀。他用钾还原四氯化铀,成功地获得了金属铀。1896年,有人发现了铀的放射性衰变。1939年,德国化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了铀的核裂变现象。 核电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生产蒸汽的核岛(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另一部分是利用蒸汽发电的常规岛(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核电厂使用的燃料一般是放射性重金属铀或钚。核燃料在一种叫做“反应堆”的装置内发生裂变,产生大量热能,然后再用高压下的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蒸汽,通过推动汽轮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再由电网送到四面八方。 这就是最普通的压水反应堆核电厂的工作原理。 以上这些,算是邢总对我的简单科普。对核科学,乃至其他具体的学科领域,我完全是隔膜的,也是名副其实的“盲众”之一。通常,我们习惯于人云亦云,习惯于不做探究和自我思考的夸大或缩小,也习惯于两极思维或难圆自说的情绪化表达。比如对核工业的认知,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注重了可能的核事故发生,尽管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非常之小,甚至不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飞来横祸,可还是要盲目地参与抵制,甚至把这种事物的作用说得一无是处,将从事核工业乃至与核有关的人和事,看得一无是处,甚至咬牙切齿,恨不得其不存在,眨眼之间化为乌有而后快一样。 科学技术一方面使得我们对这个世界乃至宇宙的发现和认知更趋理性与广泛;另一方面,则使得人类自觉地产生诸多的由此及彼的联想和实践。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自然规律都相同;在一个小体积范围内的万有引力和某一加速系统中的惯性力相互等效。这种发现,在科学史上当然是开创性的,但其实质又与中国的阴阳学说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即,事物都有相对性,或者说,宇宙之间任何物体的存在,都是不断地平衡运动的结果。 正如邢继所说:“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其本意是为了造福人类,帮助人类更好地认清自己、认清自然,并且利用这种认知让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下去,还要生活得更好、更幸福一些。可是,有时往往事与愿违,至少到目前总是存在着普遍的‘两面性’: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为此付出代价。这不是科技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认识和试图利用自然规律的过程本质就是如此。尽管有时候对此感到完全无能为力,但人类绝不会停止发展的脚步。只能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探索,纠正或尽力规避发展过程中的过失。” 三 2016年1月16日19时51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典礼”,其中与屠呦呦等一起上台领奖的人中,就有邢继。邢继的获奖理由是:“邢继和他的团队从‘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出发,让中国核电的安全性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中国核电的安全性”“世界先进行列”和“世界上第四个拥有独立自主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等关键词,构成了邢继和他的“华龙一号”的形象和实质,也是他作为总设计师,十多年来带领团队披肝沥胆、艰苦攻关的最丰厚的回报,同时也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品牌支持。 凡是一鸣惊人、成就非凡的人,开初的道路绝对不会平坦、一帆风顺。邢继说:“这个事情,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偶然性,如同任何的科技发展,尤其是面对困境和挑战的时候,我们往往是没有足够的把握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做。一个个地克服,一个个地攻关。这也是集体力量和智慧的表现。” “华龙一号”是国之重器,更是“中国制造2025”的标志性工程。2015年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视察时,尤其关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克强总理对邢继他们说:“你们为我撑腰,我去国际舞台为你们扬名。要用最高标准、最优质量、最好性价比,提升中国核电装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提倡‘中国制造2025’是非常及时的,也符合我国工业现状和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只是做最大的制造地,而要做强的、有影响的制造商。”邢 继说。 我也知道,这些年来,外国企业在我们的国土上开设了很多的代工工厂。而工厂只是工厂,我们的制造业只能按照图纸与对方的设计要求,进行复制式的、纯机械式的操作。国家工业的真正实力,就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创性工业工程设计及设备制造。 邢继说:“就拿核工业来说,你没有,你的国防建设、商用发电,你的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会受到制约。有些东西,看起来无形,但它对于一个国家、世界格局乃至维持力量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我也认为,在我们的这个时代,看起来是朝着大同的方向发展——地球村、全球一体化等进程不断向前发展。但就目前的世界而言,至少在五十年以内,国家、疆界等等还会存在,并且会不自觉地加固、甚至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与战争。源于资源、文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乃至对外太空的探索、发现和利用等,各种矛盾都将更加激烈。正如邢继所说:“核工业是对国家战略核威慑力量的支撑,在当今世界没有战略核威慑,国家安全就会失去根基,也无法保卫和平发展的环境与成果。因此,和平时期,保持强大的核工业,包括研发与制造能力,不是非常必要,而是不可或缺。在这个方面,国际上走的都是军民融合的道路。军用、民用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尤为迅速;市场需求拓宽后对制造业实现不断升级与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实现强军梦、中国梦,着重强调了新时期军民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习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此外,习总书记还指出‘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这是对中国工业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将来国家工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邢继的这番话,使得我对军民融合,尤其是核工业对于国家安全、国家发展战略和工业发展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的这些话,看起来是一种宣教,但仔细想,其实是非常务实的。真正的科学家,他们始终是与国家、民族、人类、世界这些境界与情怀相一致的。正如爱因斯坦在计师,十多年来带领团队披肝沥胆、艰苦攻关的最丰厚的回报,同时也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品牌支持。 凡是一鸣惊人、成就非凡的人,开初的道路绝对不会平坦、一帆风顺。邢继说:“这个事情,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偶然性,如同任何的科技发展,尤其是面对困境和挑战的时候,我们往往是没有足够的把握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做。一个个地克服,一个个地攻关。这也是集体力量和智慧的表现。” “华龙一号”是国之重器,更是“中国制造2025”的标志性工程。2015年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视察时,尤其关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克强总理对邢继他们说:“你们为我撑腰,我去国际舞台为你们扬名。要用最高标准、最优质量、最好性价比,提升中国核电装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提倡‘中国制造2025’是非常及时的,也符合我国工业现状和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只是做最大的制造地,而要做强的、有影响的制造商。”邢 继说。 我也知道,这些年来,外国企业在我们的国土上开设了很多的代工工厂。而工厂只是工厂,我们的制造业只能按照图纸与对方的设计要求,进行复制式的、纯机械式的操作。国家工业的真正实力,就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创性工业工程设计及设备制造。 邢继说:“就拿核工业来说,你没有,你的国防建设、商用发电,你的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会受到制约。有些东西,看起来无形,但它对于一个国家、世界格局乃至维持力量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我也认为,在我们的这个时代,看起来是朝着大同的方向发展——地球村、全球一体化等进程不断向前发展。但就目前的世界而言,至少在五十年以内,国家、疆界等等还会存在,并且会不自觉地加固、甚至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与战争。源于资源、文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乃至对外太空的探索、发现和利用等,各种矛盾都将更加激烈。正如邢继所说:“核工业是对国家战略核威慑力量的支撑,在当今世界没有战略核威慑,国家安全就会失去根基,也无法保卫和平发展的环境与成果。因此,和平时期,保持强大的核工业,包括研发与制造能力,不是非常必要,而是不可或缺。在这个方面,国际上走的都是军民融合的道路。军用、民用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尤为迅速;市场需求拓宽后对制造业实现不断升级与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实现强军梦、中国梦,着重强调了新时期军民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习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此外,习总书记还指出‘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这是对中国工业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将来国家工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邢继的这番话,使得我对军民融合,尤其是核工业对于国家安全、国家发展战略和工业发展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的这些话,看起来是一种宣教,但仔细想,其实是非常务实的。真正的科学家,他们始终是与国家、民族、人类、世界这些境界与情怀相一致的。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所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邢继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真正在这个世界上独立存在的,科学家的目标不是研究和制造多少东西,而是怎么样去造福人类,怎么样去寻找更契合人与自然、与宇宙和谐共振,研究相互适应与促进的那种能耗低,可以支撑地球和人类长久生存发展的那些方法论及其能够付诸实施的设备设施。任何的科学家,都不应竭泽而渔。哪怕是对自然和人类有一点损伤,都不是科学家和科学的真正目的所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所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邢继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真正在这个世界上独立存在的,科学家的目标不是研究和制造多少东西,而是怎么样去造福人类,怎么样去寻找更契合人与自然、与宇宙和谐共振,研究相互适应与促进的那种能耗低,可以支撑地球和人类长久生存发展的那些方法论及其能够付诸实施的设备设施。任何的科学家,都不应竭泽而渔。哪怕是对自然和人类有一点损伤,都不是科学家和科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央企楷模”是央企的英雄和先锋。本书收集了撰写两届央企楷模的报告文学,叙写每一位楷模的感人故事,用文学的形式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