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赏自娱:清代肖像画研究丛稿

燕赏自娱:清代肖像画研究丛稿
作者: 万新华 著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7.90
折扣购买: 燕赏自娱:清代肖像画研究丛稿
ISBN: 9787559870292

作者简介

万新华,江苏海门人。江苏省美术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国绘画史研究与展览策划,曾策划“江南风华:明代吴门书画特展”“吴门吾景:明清吴中山水胜景特展”“何止八怪:扬州绘画三百年”“家在娄水边:从王时敏到宋文治”“其命维新:傅抱石的艺术世界”等。著有《柯九思》《王原祁研究》《风格·鉴藏·接受:关于明清书画史的若干片断》《傅抱石美术史学论稿》《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阅读傅抱石》《画外:王时敏散佚信札考释》《看画读书随录》等。曾获江苏省第十三、十四、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首届江苏文艺大奖·文艺评论奖。

内容简介

早期,肖像画的功能多与礼仪、礼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后逐渐成为辅助政治教化的手段,即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谓“成教化、助人伦”。魏晋南北朝时期,肖像画强调以形写神,注重神态刻画;唐宋以来,肖像画逐渐成熟,阎立本、吴道子、周文矩、顾闳中、李公麟、武宗元等人皆擅写真,表现手法崇尚写实。元代文人画风兴起后,士大夫渐不屑于从事肖像创作,肖像画逐步沦为民间画工的专业,日渐式微。明末清初,伴随着曾鲸及其“波臣派”崛起,尤其是在文人的互动和参与下,肖像画创作不断向雅致化方向发展,往往风趣可喜。(导言P1) 明清时期,肖像画“宜众人所需”,不仅官府宫廷出于政治教化、祭祀礼仪而需要,民间亦大量需求,“祖宗像”十分流行。如果从形制上作细致分类,祖宗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像,一直盛行到明末;之后,又出现了另一种肖像样式—群像,即所谓的“家堂图”,由夫妻或两代乃至三代祖先累叠而成,其人物衰老的程度几乎一样,只是以位置的上下来区别辈分(辈分越高,位置越高)。祖宗像由族长保管,通常是在每年除夕的前一天挂出,供族人在除夕祭拜,一直张挂到正月十五。由名家精绘的祖先肖像,族长只允许在除夕祭拜时挂出,拜毕即小心收起。江南地区还有“鬼节”(农历七月十五)祭祖的风俗。需要说明的是,祖宗像的绘制与文人肖像基本属于两个体系,因为与民间信仰、祭祀习俗等功能性原因,其创作手法则相对程式化、模件化。(导言P4) 与《白描王原祁像》不同的是,王原祁面部以细线勾勒,淡墨微晕,脂赭烘染,色彩鲜润,富有立体感;衣纹线条兼取多家之长,有飘洒流畅的兰叶描,也有顿挫有法的钉头鼠尾描,既富变化,又有质感,颇具表现力。显而易见的是,禹之鼎成功地再现王原祁因上了年纪、有了斑点而不均匀的肤色,除了底色外,看得出眉骨与鼻梁的T字部位颜色略浅,眼睑、脸颊、笑纹等深处则因赭石晕染较深,所有的颜色巧妙地交融成自然的气色,正所谓“晕者四面无痕迹,察其深浅亦层层渍出为妙”(肖像·家族·认同P28) 诚然,明清肖像画从画面构成、作画动机、展现主题、风格技巧等多个层面,为美术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画像文献资料,也通过像主本人或后人的索题留下了众多的诗词、文赋等题咏文本,观看与阅读之间,引发了各种饶富趣味的思考。杨晋《王豢龙骑牛图》、禹之鼎《王翚骑牛还山图》充分勾连起读者丰富的历史想象与多元的文化记忆,因而成为关于父子相承的画像精神文本。文献记载,道光末年,王翚六世孙王元钟在虞山旱北门大街肇建先祖忠壮公专祠、石谷公专祠,《骑牛还山图》经摹勒上石供奉于祠堂,进而又被赋予了家族图腾的意义。(从“紫气东来”到“骑牛还山”P89) 不同的题咏者于诗作中兴发多角度联想,有的擅长寻觅绘画史、文学史的风流前辈以作比譬。王希伊通过文字精心刻画出一个世外桃源之境,作为觉铭闲静的禅修之境,又以唐代杜牧、南唐董源赞颂了他的诗才画艺,将小杜、北苑清新自然、平淡天真的诗境画风连接到觉铭的诗画风格。最后,他以南宋陆游《思归示儿辈》所云“兴发鸡豚社,心阑翰墨场”之“鸡豚社”作比,表达出共同探讨“结比邻”之愿。稍后的五月即长至后七日,此前曾题诗第一幅觉铭像的邵玘则篆额“烟云供养”,复历叙其传衣宗派,更是道出了觉铭的佛学、诗画渊源,洋洋洒洒,凡六百余字,勾勒了清初以来圆津禅院的诗画演进脉络,重在突出像主的诗画正统形象,颇有史的意味……(即诗即画 即心即佛P217) ★清代肖像画研究领域又一力作! 依托南京博物院优质的书画藏品,中国绘画史学者万新华十余载深耕于肖像画研究,本书精选其12篇代表性论述,通过三大版块深入剖析肖像画艺术:一、深度阐释肖像图式的内在意蕴与文化价值;二、细致关注肖像的传播认同与形象塑造;三、全面分析肖像的造型图式与风格渊源。 ★美术史的多维探索:肖像画的地域特色与全新解读 美术史绝不是简单的几个名家与代表作构成,而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的、多重样态的组合,这其中蕴含着地域特色的多样性与交融性,本书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让我们对肖像画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鲜活的艺术与日常的生活:肖像画的独特语境和观看视角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对原语境的精妙捕捉。从清代的这些肖像画中,作者不仅能看到画作的笔触和题跋的意蕴,更能将它们融入画主的精神世界、社交圈子、社会地位等丰富维度中,从而实现对作品深层意义的全面解锁。这不是对肖像画的孤立赏析,而是一种对生动鲜活的社会文化史的探索,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深度领略那个时代的独特风貌。 ★从这本书出发 ·从文人书斋肖像的题跋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为什么作为肖像名家的禹之鼎“每逢佳士必写真”? ·清代的肖像画相较于其他朝代来说有何特殊的象征意义? ·每个朝代的肖像画也有流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