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的身体(服装的罗曼史)
作者简介
罗玛,本名王静,生于南京。当过海军、纪念馆资料员、报社记者、编辑、执行副主编。出版有《重现的玫瑰》(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比比的大眼睛……我与狗的情感生活》(昆仑出版社,2001年)、《天堂里的每一天》、《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凝视张爱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其他文章见于《书城》、《二十世纪经济报道》、《城市画报》等刊物。 罗玛,本名王静,生于南京。当过海军、纪念馆资料员、报社记者、编辑、执行副主编。出版有《重现的玫瑰》(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比比的大眼睛……我与狗的情感生活》(昆仑出版社,2001年)、《天堂里的每一天》、《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凝视张爱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其他文章见于《书城》《二十世纪经济报道》《城市画报》等刊物。
内容简介
的赫本 1961年,当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m)穿着纪梵希为她设计的黑色裙装,戴着黑色的长手套和蒂凡尼(TIFFANY)珍珠项链,挽着高高的发髻,一手拿着咖啡杯,一手捧着羊角包,出现在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那款小黑裙立刻和赫本一道,成为电影史上不朽的丰碑。 赫本与纪梵希的梦幻组合为20世纪60年代的时装树立了一个优雅的样板。他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联手打造的一系列形象令人至今难忘,尤其是那款小黑裙,通过赫本的经典演绎,成为所有时尚百科全书和时装编年史上必提的一笔。除此之外,纪梵希为赫本在《龙凤配》、《下午之爱》、《千面丽人》、《巴黎热情似火》等影片中设计的戏服,均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时装只有和明星联姻,才能最大限度地彰显出它的大众意义。 奥黛丽·赫本的着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审美趣味,无论银幕上下,她的举手投足之间总能折射出令人叹服的优雅与美感,她的童花式发型、卡普里长裤、黑色的高领毛衣和平底浅口鞋,长期以来被视为高贵与时髦结合的完美典范,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时尚潮流。此外,还有一件小东西几乎贯穿她的一生,那就是她几乎从不离身的大型黑色太阳镜。忠实记录这副眼镜的两帧剧照分别出自《罗马假日》和《蒂凡尼的早餐》,最后一次出现则是为《浮华世界》杂志拍摄封面的时候。并不是每个小脸庞的明星都有勇气尝试这螳螂式的阔边眼镜的,奥黛丽·赫本的过人之处在于,她不仅把一副模样古怪的眼镜戴得风情万种,更将其提升为个人形象的独特标志。 1989年,赫本在她最后的影片《直到永远》中,以一个天使的形象退出影坛。此后,她担任起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亲善大使的角色,穿着纪梵希为她制作的一系列麻质衬衣,出现在埃塞俄比亚、孟加拉或其他贫穷国家的儿童中间。她与纪梵希最著名的一张照片就是在这个时候留下的:冬日的赛纳河畔,身穿浅色风衣的赫本与纪梵希并肩而行,身材高大的纪梵希将左手搭在赫本瘦弱的右肩上,他们的步履看上去从容而缓慢。他们都老了,纪梵希满头白发,赫本那张精美的脸也不再年轻——此时的赫本已年届60,与第二任丈夫离婚多年,酗酒和病患正在一点一点地吞噬她的身体。1993年,63岁的赫本在瑞士病逝。 然而,《罗马假日》、《龙凤配》和《蒂凡尼的早餐》中的赫本却从没有消失。2003年,著名时尚杂志《Vogue》一年一度的时尚标志评选中,奥黛丽·赫本依然以她高贵优雅的形象居于榜首,与她齐名的男榜冠军,则是以不断变幻发型而著称的球星贝克汉姆。 2004年4月,索斯比拍卖公司为赫本生前的衣物、饰品及珠宝举行了一场慈善义卖,拍卖所得17.7万美元全部捐给了成立于1994年的“奥黛丽·赫本儿童基金会”。在这场拍卖中,赫本的一个黑色鳄鱼皮包和手套最为抢手,最后以3.6万美元成交。她生前最为钟爱的一套淡粉色纪梵希晚礼服,也被人以1.7万美元买走。P.234-236